这些年来,A股市场的波动率不低,而在此期间,股票市场也出现了大起大落的表现,但终究还是导致多数投资者在股票市场中吃了亏。实际上,受到了前期股市非理性波动的冲击影响,A股市场的系列重要举措也因此受到了影响,其中包括证券法的修订、注册制的推进以及股指期货的常态化运作等。
以股指期货为例,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就发生了非常明显的松紧变化。不过,从这三年半的时间内,我们却可以看到股指期货经历了一个由收紧到放松的过程,这或许也是股市稳定性逐渐提升的真实写照。
其中,早在2015年7月份之后,A股市场股指期货的交易保证金等就开始陆续发生了调整的迹象。在此期间,对于如IC500、IF300等非套保保证金等措施实施了收紧,同时也对平仓手续费等费用成本进行了调升,一下子打击了期指的常态化运作。
到了2015年9月7日后,期指的非套保持仓保证金提升至40%的水平,而平仓手续费也抬升至万分之二十三的水平。至于市场关注度很高的异常交易,则以非套保客户单个产品开仓交易量超过10手列为异常交易行为。可想而知,对于当时期指的流动性以及交易活跃度也被一下子压制,而在流动性枯竭、套利需求骤减等背景下,股指期货实际上已经处于形同虚设的状态。
如果说2016年之前股指期货持续处于收紧的状态,那么2017年之后的股指期货则是处于恢复性发展的状态。
实际上,从2017年2月17日以来,股指期货也分别在非套保保证金、平仓手续费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松绑。但是,从整体上而言,股指期货仍未达到常态化发挥的状态,期指大户也不敢任性操作,担忧被列入异常交易的名单之中。
近日,股指期货再度松绑,且从各方面进行松绑,其中包括各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各合约的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等。此外,对于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也作出了调整,如今调整为单个合约50手为异常交易行为,但套期保值交易开仓数量并不受这一约束。
由此可见,通过这一次的松绑,股指期货也是继2017年2月17日以及2017年9月18日以来的又一次松绑动作,对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运作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通过了这一系列的松紧变化,交易方的行为也是明显收敛,各方都显得相对谨慎。
从持续收紧,到逐渐松绑,股指期货在短短三年半的时间内却发生了如此明显的变化,这对于敏感性很强的A股市场而言,确实带来不少的影响。实际上,我们回顾这些年股指期货的松紧变化所对应的市场走势,却可以发现市场对股指期货松紧的警惕性还是很强的。
其中,2015年7月8日开始,股指期货开始逐渐收紧,也正式拉开了股指期货收紧的序幕,而当时股票市场阶段性见底企稳的时间也恰恰在2015年7月9日,与7月8日收紧期指的时间比较相近。
到了15年8月26日,股指期货进一步收紧,而当时股票市场触底2850低点,随后开展一轮反弹行情。至于同年9月7日的又一轮股指期货收紧,当时市场仍然处于反弹的过程之中,而这一轮市场行情延续至2015年年末。至于2016年的股市,则基本上呈现出前低后高的表现,基本上呈现出稳中有升的运行姿态。
到了2017年,也可以认为是股指期货由紧到松的转折点,实际上从2017年2月17日到2017年9月18日,这两个时间点前后,股票市场的运行点位基本上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而松绑后的股指期货并未给市场构成太多的刺激影响,当时的市场也是对股指期货松绑的表现保持中性的态度。但是,步入2018年之后,A股市场打破僵局,步入加速下跌的进程之中,但这更可能与全球市场运行大环境有关,而接连松绑后的股指期货实际上对市场指数的撬动影响已经大不如前。
如今,股指期货又一次得到松绑,本身还是会利于股指期货常态化交易的恢复。此外,还可能会刺激对冲基金行业的活跃,这对于未来海外资本进入A股市场开拓出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对冲策略。或许,对于交易工具的逐渐恢复常态化,也是外资加快进入A股市场的催化剂,但对于散户而言,实际上也是增加了一些更具实力的竞争对手。
实际上,即使是如今再度松绑的股指期货,但其对市场的撬动影响却较前几年有所降低,且股指期货发挥常态化功能仍然有一个修复的过程。但是,从过去几次股指期货松紧变化相应的市场走势来看,市场投资者对股指期货似乎还是保持一定的谨慎性与警惕性,且自股指期货推出以来,实际上并未给A股市场带来太多的受益,反而对大资金大机构而言,会带来福音,因为作为市场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大资金大机构往往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对冲风险,而这对于散户而言,反而加剧了竞争的弱势地位。
由此可见,站在股市发展成熟,加快与海外市场接轨的角度来看,股指期货恢复常态化交易的需求还是比较旺盛的。或许,对于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往往更重视风险管理工具的配套,利于它们对冲风险,实现更好的资产配置。但是,对于散户而言,因为缺乏了门槛偏低的对冲工具,股指期货松绑实际上增加了大资金大机构的竞争优势,实际上也会加快A股市场“去散户化”的过程,进一步强化了A股市场机构化博弈的发展趋势。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郭施亮。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