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生猪养殖上市公司去年业绩遭遇滑铁卢,但与此同时,阿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则加速布局“智慧养猪”。
1月8日,正邦科技发布2018年业绩预告,预计2018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0亿元至2.0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1.96%至69.57%。
“公司业绩下滑主要是受猪价的影响,瘟疫的持续蔓延也对公司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正邦科技董秘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为应对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公司市场部会在一线根据情况灵活调整。
在2018年频频爆发非洲猪瘟疫情的情况下,阿里、京东两大互联网企业却跨界开启“智慧养猪”。对此,中航证券分析师彭海兰向21世纪经济报道的记者表示:“像京东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在市场拓展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些企业技术上的优势、雄厚的资本也可以打破农业本身的一些壁垒。”
不景气的生猪市场
截至目前已发布2018年业绩预告的生猪养殖上市公司中,有多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1月7日,牧原股份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18年净利润为5.00亿至5.50亿,同比下降78.86%至76.75%。同日,温氏股份预计去年归母净利润为39.5亿至42.0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7.79%-41.49%。同时两家公司均表示公司净利润下降是受到了非洲猪瘟疫情因素的影响。
前瞻产业研究院生猪养殖行业报告认为,这种偶发性的突发事件对国内养猪行业带来巨大冲击,甚至影响未来发展前景。“年初的时候猪价相对稳定,但是好景不长,1月中旬开始下跌。之后猪价振荡上行,进入7月后全国的猪价平均突破了6元一斤,但在八月初的时候,出现了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全国的猪价也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以北方为代表的辽宁产区猪价一路下跌;另一方面以南方四川等地为代表的地区猪价则迅速上涨。
12月份本是传统猪肉销售旺季,但从近日多家猪肉概念上市公司公布的2018年12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来看,生猪市场仍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生猪销售均价并不理想。
牧原股份去年12月份销售生猪133.8万头,销量达全年最高,但商品猪销售均价10.64元/公斤,反比2018年11月份下降了5.34%;温氏股份当月公司销售商品肉猪210.06万头,收入32.38亿元,销售均价13.73元/公斤,同比变动分别为10.50%、-3.72%、-8.16%。
除了上述两家公司外,天邦股份、正邦科技等企业12月份的销售情况同样不理想,销售均价较11月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互联网企业分食
一方面传统养猪企业遭遇重击,另一方面,阿里、京东两大互联网企业却在去年先后跨界加入了养猪行列。
去年2月,阿里云与四川特驱集团、德康集团宣布达成合作,三方将对阿里云ET大脑进行针对性训练与研发,最终全面实现 AI 养猪。
11月下旬,京东也“迎头赶上”,在2018年数字科技全球探索者大会上宣布成立京东农牧,正式向人工智能养猪领域进发。而在更早之前的 2009 年,网易就在浙江安吉县建设养猪场,并于此后创立“网易味央”品牌。
互联网企业为何纷纷跨界进军养猪业?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较高的资本回报率是互联网资本进入养猪业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人均消费量一直保持高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每年猪肉消费量约5500万吨,在肉类消费中占比超过60%,市场规模超过1万亿元。
我国生猪养殖业虽然在需求端上市场规模巨大,但在供给端上却始终缺乏规模。长期以来,我国生猪养殖业就一直存在一个问题——规模化程度较低。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生猪养殖业以散养为主,2017年集团化生猪养殖仅占5%,而美国超过80%的猪肉来源于大型养殖户,我国整体的规模化水平远不如美国等发达国家。
彭海兰也指出了上述问题:“未来的趋势一定是集中度提高,我国可能达不到像美国一样寡头垄断,但规模化养猪的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大企业一定是会做‘智慧养猪’,不再是传统养猪了。生猪养殖业应该是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行业。”
在资金和技术上,互联网企业相对具有优势。海通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国内生猪业规模化程度较低,而互联网巨头拥有明显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可以在产品定位、销售渠道等多个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以京东推出的“猪脸识别”技术为例,通过“刷猪脸”,猪的品种、父母、出生日期等相关数据都会显示出来,还可以具体了解每一头猪的健康情况。结合智能化养猪系统,对猪的生存环境进行智能调节,相比传统养猪模式能更好的保障猪的健康安全。
上述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2019年生猪供给量的相对下降或将推动价格上涨,由于整体供应下滑幅度超过消费下降幅度,预计2019年全年呈现上涨状态,供给或在下半年更为偏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