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概念,一直以来被称为最具故事性和迷惑性的投资概念之一。
去年以来,在大宗商品涨价、“特朗普交易”等因素主导下,全球通胀预期再次升温。我国1月CPI数据公布后,A股市场上与通胀相关的概念股绝大部分在K线上收出阳线。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1月17日以来,同花顺(300033,股吧)猪肉概念涨幅达到9.5%,明显超过同期上证指数的5.3%。
不仅仅是股票,在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投资者对于财富的追求已经不再限于“存进银行吃利息”,在通胀预期升温之际,很多人同时涌进了楼市、基建投资产品以及艺术品市场,以博取更大收益,但收益往往与风险结伴而行,投资者更需要增强对通胀本身以及相关投资品的鉴别力。
买金买楼买书画,通胀来了?
北京一家私募机构合伙人李唐去年以来的投资清单上,购买过的投资品种有黄金、地产信托、矿产资源股和最近开始关注的书画、珠宝等艺术品。“我去年买了一个艺术品的理财计划,只投入100万元,最后收益还不错。近两年身边越来越多朋友关注艺术品投资,我今年打算再买几幅画或者瓷器。”李唐说。
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黄金、房产、股票、珠宝艺术品等理财方式逐渐替代银行存款成为中国人“财富保卫战”的新主流。根据瑞信标准,目前我国中产阶层达1.09亿人,占全国成年人口的11%,位居世界第一;其关于中产阶层的标准是拥有5万至50万美元财富的成年人。
财富保值增值是全世界范围内投资的重要初衷。从公开数据来看,从2008年10月到2016年底,中国央行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45万亿元增加到了155万亿元,增幅近250%。
“从实体经济层面考虑,只要负利率存在(存款利率低于CPI),持有现金或储蓄都不是聪明的选择。”股神巴菲特说,这个时候‘现金是垃圾’,此时投资回报率能跑赢CPI的投资标的都具有抗通胀概念。根据2017年初42家银行公布的最新存款利率,1年期存款利率分布在1.5%—2.25%;而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
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6.9%,涨幅比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数据显示,30个省份1月份CPI同比涨幅均较去年12月份扩大。
去年大宗商品尤其是工业品价格涨势有目共睹。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CPI数据公布后至今,A股通货膨胀相关概念股票整体走强,同花顺养殖业板块以及猪肉概念股票涨幅分别为7.8%、9.4%,高于同期沪深5%、上证指数5.3%的涨幅。
而每当CPI涨幅显著或人们感受到物价压力的时候,出于对财富贬值的担忧和恐惧,对抗通货膨胀概念相关资产常常受到格外多的追捧。部分投机者趁机介入获取不菲利润。其投资依据是,在通胀进程中,资产价值也会膨胀;选择抗通胀投资品的最简单的标准为同期资产升值的速率高于CPI。
大宗商品不仅是反映物价水平和走势的一大指标,同时也是很多投资者对通货膨胀预期进行投资的重要标的。2016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声一片,国内商品期货的总成交金额增加29.79%,增幅约为上一年的4.5倍。从回报角度看,国际市场上,2016年黄金涨幅近10%,白银涨幅超过12%,伦铜全年上涨16.9%,原油期货美油、布油全年分别涨逾43%和52%,铁矿石普氏62%铁矿石指数涨近90%。分析认为,本轮上涨背后推手主要有欧美政治不确定性、特朗普上任将推动基建的预期及中国需求的回升等因素。另据统计,2016年我国楼市投资综合回报率还在5%—8%,而2016年中国各大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多数在2%及以下。
“风向标”下的通胀争议
2017年伊始,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通胀预期再次抬头并主导全球资本市场:美元指数在14年高位进行调整、黄金价格持续上涨、大宗商品高位震荡且农产品(000061,股吧)板块发力上涨、美股延续上涨……
华创证券屈庆团队认为,全球再通胀预期升温,主要起源于特朗普上台后的政策主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推升全球通胀水平、OPEC和非OPEC国家冻产协议的签署推升原油价格。大宗商品上涨将给国内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而人民币贬值也将进一步加大输入通胀压力。此外,国内工业品价格仍有支撑,全球农产品价格依旧处于低位,农业供给侧改革或推升国内农产品价格。
在近期关于“通胀”的热议中,金融大佬发声称,猪肉价格是中国历次通胀背后的推手,而海外通胀的主因则在于油价。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姜超指出,美国、日本和欧元区通胀的主因都在于油价。具体来看,全球油价回升推动交通类和居住类分项走高,是美国CPI回升的主因;日本CPI回升的主要推手是油价和食品;欧元区通胀的回升则主要体现在能源价格相关的电力燃料和交通运输领域。
在一些欧美投资经理的观念中,原油乃通胀之母已是共识。去年以来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全球各地超预期的通胀表现让他们开始考虑通胀发生的概率。在表面上,经济数据与以往通胀事情表现正趋同:1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升至6年来最高,美国1月ISM制造业指数创2014年11月以来新高,德国1月CPI创下2013年7月以来最高水平。分析指出,能源价格上涨是这些数据改善背后主要推手,而眼下原油价格上涨遇阻。也有经济学家对“全球通胀”的假设表示质疑,罗森伯格就指出,全球市场确实出现了通胀回升的现象,但现状如此,并不代表着三个月后,六个月后,一年后甚至五年后依然会如此。
但对于国内通胀的提法,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则发问,“没有猪肉涨价参与,何来通胀?”他指出,印象中,历次(国内)通胀都伴随着猪肉涨价,如2003年、2007年和2011年,甚至还包括去年初短暂的CPI上行。这不仅是因为猪肉在CPI中的权重较大,如去年调低猪肉权重后估计还要占7%左右,而且猪肉价与粮价存在相关性(猪粮比),猪肉价格的上涨往往也伴随着粮价的上涨。因此,历次通胀都是以猪肉、粮食等食品价格上涨为特征。
经济学中关于通货膨胀的解释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但李迅雷认为,2011年以来,M2增长幅度超过100%,而CPI仅仅实现了17%的复合增长。若把视角拉得更远一点,在30年前,居民储蓄规模是3000亿人民币,学术界讨论比较多的就是“笼中虎”的问题,即居民储蓄太多,在恶性通胀情况下会发生挤兑;2017年1月这一规模达到60万亿人民币,30年间居民储蓄扩大至200倍。人们反而不像1987年的时候那么担忧恶性通胀了,是因为资金流到了各大类资产领域,包括房地产、债市、股市,甚至古玩收藏品等另类资产,所以进入消费品领域的货币只是很少一部分。
拨开“通胀”概念投资的迷雾
对于2017年的通胀情形预测,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指出,1月PPI同比涨幅确实超出预期,主要是因为供给端的压缩导致煤炭、钢铁、化工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从环比走势看,1月PPI增幅有所降低。这意味着PPI见顶概率增加,说明这波涨价高峰已过。PPI上涨会温和传导到CPI。原材料价格上涨后,终端产品会有提价要求。今年供给侧改革会有更多政策的支持,农产品价格可能会上涨,对CPI抬升产生一定影响。预计CPI部分月份可能会超过3%,但是全年中枢应该在2.5%-2.8%之间。
就在一些新入场的投资者不加区分大买通胀概念资产时,在投资清单中,李唐已经将矿产资源相关的资产开始出清。
他的思路是,去年黑色系期货现货价格都出现大涨,股票价格也涨了,相关公司盈利能力也出现大幅改善,这一板块已经没有超额回报了。尤其是矿业资产,中游崛起的背后,它们已经成为产业链上涨幅最小的环节。
但这也并非意味着通胀概念不再具备投资价值。李唐表示:“当人们感受到对通胀的恐慌时,预期已经提前发生,一些资产已经被先知先觉的敏感资金介入,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时要仔细甄别,不能陷入盲目的抗通胀迷雾中。”
什么是通货膨胀概念投资?传统意义上,普通投资者抗通胀的投资类法宝无非就是:房产、黄金、股票概念股,乃至较为小众的期货投资。例如,农产品价格大约占我国CPI指数的1/3,因此农产品价格对CPI影响较大,反之CPI的上升也往往预示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他影响CPI和PPI的主要因素包括食品和工业品价格。
“在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中,通常大宗商品期货现货市场价格都会上涨,进而增厚上市公司利润,根据往年CPI高企时的经验,影响最大的是有色金属、黄金、石油煤炭天然气、钾肥、糖、酒等行业上市公司。”李唐说。
此外,也不乏一些曲线抗通胀的投资路径,比如曾经有一位对冲基金经理看到大豆价格上涨,并没有直接去购买相关农产品股票,而是深挖到产业繁荣对灌溉技术要求特稿,进而挖掘到一只超额回报的农业灌溉技术股。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再通胀来袭 探寻“抗通胀”密码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