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既是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产业链条覆盖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2016年3月,我国将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方式,玉米价格波动加剧,玉米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受到较大影响,相关主体对玉米价格的避险需求不断增加。
作为国内最大的玉米深加工企业,中粮生化亲历了玉米临储政策调整前后市场的变化。在中粮生化风险控制部副总经理朱勇生看来,期权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成熟的衍生品市场中被广泛应用。上市玉米期权,将为相关产业企业提供更加精细化的风险管理工具、丰富的策略以及灵活的套保方式,有效满足相关主体的套保需求,推动玉米产业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朱勇生告诉期货日报记者,中粮生化每年玉米加工量约700万吨,玉米价格每斤变动1分钱,将使企业经营效益变动1.4亿元。“原料采购一直是我们企业经营的头等大事。”他说,随着玉米市场化的推进,玉米价格波动日益加剧。以2017年为例,吉林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从10月份的1460元/吨以下,涨至12月份的1860元/吨以上,上涨400元/吨;黑龙江地区玉米价格波动更大,最低价约1300元/吨,最高价在1750元/吨以上。
随着政策玉米库存的逐步减少,玉米市场价格波动将进一步加剧,市场各方迫切需要寻找简单、便捷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于期权买方来说,一次性支付权利金,获得以某个价格买入玉米的权利,相当于买了价格保险,之后再没有履约义务,不需要追加保证金,也不会有额外的损失。而且期权相对于期货有较低的保证金要求,可以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从期权基本特征来看,买入期权非常适合国内玉米产业中参与衍生品市场经验不足、风险承受能力较差、资金力量薄弱的中小饲料、加工和贸易企业,可以帮助产业链相关主体稳健经营。
在朱勇生看来,玉米期权不仅适合风险承受能力差、资金实力弱的中小企业,也更易于被大型企业理解和应用。“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多是技术专家、实业家,对期货并不熟悉,但他们了解保险原理,对买入保险的模式也都认可。期权的特性与保险接近,权利金相当于保险费,更容易被他们理解和接受。”
此外,与期货按市场成交价确定未来现货经营成本不同,期权存在多个行权价格,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确定未来买卖价格,灵活运用多种策略,精细化地进行套期保值。“利用期权进行套期保值的交易策略灵活多样,可以满足不同企业的个性化需求,能更好地帮助玉米及相关产业上下游主体应对玉米价格波动风险。”朱勇生说。
从产业整体发展来看,朱勇生认为,玉米期权的上市能够促进全产业链业务模式的转变。“目前玉米现货贸易仍然主要采用一口价的传统模式,基差点价模式应用还不够广泛。玉米期权很可能改变整个产业的定价体系,通过提供更丰富的权益,进一步促进基差贸易的应用和发展。”他说。
据了解,在基差贸易中,基差买方在签订玉米基差贸易合同后,在未点价期间会面临期货价格上涨的风险,在点价后又面临现货价格下跌风险。为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相关企业可以通过玉米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但是利用玉米期货套期保值,在规避价格不利变动风险的同时,也失去了价格向有利方向变动时的获利机会。玉米场内期权如果落地,就可以将场内期权作为对冲工具,嵌入传统的基差贸易,既可以获得点价带来的收益,又能规避价格向不利方向波动的风险。
目前,在基差贸易较为成熟的油脂油料行业,豆粕场内期权的上市促进了“含权贸易”的发展。下游贸易商及饲料企业在向油厂购买豆粕的时候,通常希望能确保采购成本不高于一定的价格,这时可以自行购买一个看涨期权,也可由油厂在传统基差合同中嵌入更个性化的权益,如提供封顶的价格或者二次点价的机会,油厂再通过场内期权对冲风险。
(责任编辑: HN666)想了解更多关于《(期货日报)中粮生化:玉米期权可为深加工企业提供避险新工具》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