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专家介绍,作为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美国生猪信息体系的系统化建设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生猪信息市场的透明度。美国生猪市场的发展,为我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据悉,美国农业部生猪市场信息收集和发布体系由诸如《牧羊人修正法案》、《农业市场法案》、《牲畜强制信息上报法案》等一系列完整的法律制度予以保障,相关服务部门有农业市场服务局(AMS)和谷物检验、批发及畜牧场管理局(GIPSA)等。美国多层次的生猪信息采集和发布体系,对生猪养殖类企业及农户起到了很好的价格指导作用,并为期货现金结算提供重要依据。
相关人士认为,美国生猪价格信息体系建立了持续、公开和完整的价格发布平台,为商业化价格指数发布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来源。借鉴美国经验,我国也应该尽快推出指数产品,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现有的价格采集和发布体系。利用农业部的白条猪发布体系建立和发布指数,一要选择有代表性的批发价格,以较好地反映国内主要生猪产销区的价格水平;二要确保采集价格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议充分利用部分具有电子结算功能的市场报价;三要统计和发布指数编制需要的权重(交易量)等相关数据;四要随着产业的发展,对价格采集体系进行不断补充、完善和修正等。
3月24日,农业部信息中心与大商所在北京签署大宗农产品(000061,股吧)市场信息共同行动计划,并首次发布了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指数。相关人士指出,这有利于了解猪肉价格变动特点、观察“猪周期”市场规律,为政府制定政策和企业生产决策提供有益的信息参考,为生猪期货的上市提供价格参考和结算依据。
猪肉价格指数编制的关键是采价环节的设计。据参与指数编制的一位人士介绍,从国内现有的官方价格体系来看,发改委、农业部、商务部已经布点建设了从生产端的出栏价格到消费端的批发价格采集和发布体系。现有的价格体系采价的广泛性、代表性较好,为政策制定和行业监测提供了依据,但精确性、标准化不能满足包括期货市场在内的商业化应用的需要,主要问题一是报价普遍没有对应的质量标准,质量差异导致的价格差较大;二是企业报价缺乏稽核,报价的随意性较大;三是数据披露、发布频次等都不能满足商业需要。由于相关问题的修正和完善是系统性的工程,在短时间内还无法由政府部门自身来调整和改善。
针对这种情况,大商所参考美国农业部的经验,通过对生猪全产业链价格形成机制的调研,提出了瘦肉型白条猪价格指数的设计方案。从2015年5月份开始,由卓创资讯公司(该公司目前是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委托采集“猪料比”的唯一单位,“猪料比”和“猪粮比”是国家生猪价格调控预案的依据)按照设计方案开始在全国布点采价,截至2016年底已经形成了16个主产省份89个大型屠宰企业的每日采价体系并编制了白条猪价格指数。2016年12月份,该指数通过了农业部信息中心组织的农业部内专家评审。会后,信息中心向农业部主管领导上报了指数发布的整体方案,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站对外发布。
对于此次发布的指数,中粮集团一位负责人认为,生猪产业链相对较长,一般经由养殖——收购——屠宰加工——批发——零售等几大环节,最终到消费者,相应会有生猪出栏价、生猪收购价、宰后结算价、白条批发价和猪肉零售价格。其中白条猪屠宰之后的宰后结算价承上启下,联结消费和生产,由于其根据宰后猪肉品质进行分级定价,价格被上下游共同认可,宰后定价模式的推广应用,已经成为生猪和猪肉贸易结算的主要价格。该指数采集白条猪出厂价格既可以指导养殖户生产,又可以为屠宰企业制定采购销售计划提供参考依据,相较于其他价格产业指导性更强。
(责任编辑:崔晨 HX015)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完善信息体系 提升市场透明度》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