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这一期不谈期货,谈谈人生。
01
最近跟一个好朋友聊天,他说我们现在都30多了,比较好的方式是找一家大国企待下去熬资历。然而,我一点共鸣都没有。虽然我已经过30岁了,但是我觉得自己还非常年轻呢,积累期刚刚过,正准备进入加速期,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满蓬勃的力量,怎么就要去熬资历呢?我跟他说:“可能是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差异吧,我们南方人创业冲劲很足,很多人创立事业是从40岁才开始的。我的曾祖父,还有我爷爷,都是40多岁创业。我觉得我30岁到60岁,是事业的发展期,60岁到80岁是爱好的发展期,享受人生。”我的言语激励了他,于是我们开始聊创业的想法。
我发现我们父辈(1960-70年代)以及我们这一代(1980-90年代),对成功都特别着急,普遍觉得35岁还不成功,这辈子基本就没希望了。父辈们这样讲,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在他们那个时代,大部分人没受过什么教育,没有积累多少人力资本,他们的年轻时代刚好赶上中国的改革开放,新的发展浪潮开始启动,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决定人生分野的是赶没赶上时代的潮流,一旦赶上了基本就坐上了人生发展的直升机,跟随时代大势扶摇直上,而没赶上的就只能原地踏步,富的获得越来越多的资金和人脉资源,越来越富,穷的拼命努力仅能维持温饱。在他们35岁的时候,人生基本定型,15岁出社会,20年混下来,处于社会大潮的哪个层次,基本就定型了。
对于这一点,我的感触非常深,我的爸爸和我小姨两个人的人生轨迹就完全不同。我爸爸人非常聪明,学东西很快,记忆力惊人,然而不求上进、意志消沉,最终没什么成就。我小姨则一直在往上走,十几岁走出农村,去黄石市区的邮局工作。两三年后(1996年),深圳开发得正火热,她把粤语学得很溜,然后就去深圳了,先加入平安人寿,业绩很好,获得很多奖杯。后来泰康发展起来,她加入泰康,做的越来越好。1996年,当时我爸爸30岁,我小姨大概22岁,我小姨在学粤语磁带,我爸爸在家里算命哪年能发财,也许当时两个人的命运就基本决定了吧!
然而对于我们这一代,时代背景就完全不一样了。
首先,我们这代人基本都获得了较好的教育,具有跟世界互动的能力,而父辈当中积极者才有这个能力,消极者基本跟世界的进步绝缘。其次,我们这代人的年轻时代是互联网时代,社会的互动程度远超过去,这又与父辈们年轻时的工业时代完全不一样。工业时代,经济由资本驱动,你要么是资本家要么是工人,而且这两个阶层很难跨越。互联网时代,经济由创意驱动,你今天是打工者,明天产生好的创意,世界各地的资本都会向你汇集。
所以,在今天的时代,只要你有能力有想法,不管几十岁,都有不小的成功的希望。
02
好,第一个问题解答完了,大家对我的回答还满意吗?有些人可能还觉得:虽然无论几十岁都可能成功,但早成功总归比晚成功好吧?我最近的思考结果是:好像并非如此。成功很快的人一部分是天赋和福气本来就远高于常人(开挂的人生),那当然大概率会发展得很好。把这部分人给剔除掉,天赋和福气正常的人当中,更快取得成功的人,基础就不容易牢固,很容易摔下来,而稳扎稳打慢慢成功的人,往往走得更远。
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思考的三个案例:
1中国共产党
关于走弯路的问题。我忽然想到:中共1921-1935,走了14年弯路。但不要紧,1935-1949,14年打下江山。重要的不是很快就走上正确道路,而是不管你在走错误道路还是正确道路,都无比努力的去实践,用你的思想与世界互动,总有一天,你的思想会撬动世界。
2日本股市
1970-1990年代,这20年,日本股市发展非常快。从1970年1月5日的2400点,涨到1989年12月29日的39000点。之后迎来失去的20年,一直跌到2003年4月28日的7600点,之后虽有反弹,但08年金融危机再次遭受重挫,2009年3月9日,最低时7000点。1990-2010年代,这20年,日本股市跌了80%。
而美国股市则稳步发展。1985-1990年,日本股市在笑傲江湖、一飞冲天,天空才是我的极限、甩美国好几条街的时候,美国股市依然在不紧不慢地跑。而后日本飞机冒出黑烟,飞行员跳伞逃生,养好伤再跑的时候,美国已经领先好几个街区了。
1970-1990年代的日本经济确实是超级好的,我小时候看电视,广告时间那悠长的一声“松下电器”我到现在还印象深刻,当时日本电器是无敌的,是每个家庭的奢望。但是你经济好,也不至于支撑股市涨这么快吧。20年16倍多,年化增长15%,这样下去,每个日本股民都是巴菲特啦!其中涨得最快的一段是1985年底到1989年底,这4年从13000涨到39000,年化增长32%。(注:请不要跟中国股市比。我们不一样!国外股市是公司帮股民赚钱,中国股市是股民帮公司赚钱。)
为什么日本股市涨这么快?
因为当时日本人太有钱了,日本公司也太赚钱了!日本人有钱,所以就买资产,股市房市都大涨,就跟中国人这几年手上稍微有点小钱就狂买房子一样。为什么中国股市没被买起来,因为中国的上市公司不怎么赚钱,一个上市公司一年赚的钱还比不上北京上海一套房的价值。但是日本当年真不一样,日本泡沫经济时代是从上到下,从公司到职员,都很有钱!我女朋友前几年在日本留学,说在泡沫经济时代,日本人晚上k歌搞晚了,在路边打出租车,都是手上挥舞着万元大钞招揽司机,你挥舞一张,我挥舞两张,他挥舞三张,司机就带他走了。
很多人以为日本的衰退是因为广场协定,美国逼迫日元大幅升值造成的(升值40%以上)。其实根本不是这样。虽然日元大幅升值,但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增加了,日本产品依然行销世界,有一个著名的广告可以形容当时的状况“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广场协定,日元升值,反而导致日本人在国际市场突然变得更富有了,就像突然得到一笔横财,猛然增值40%啊,当然买买买,日本的海外资产大幅增加,源源不断向日本输入利润。
所以广场协定之后,日本公司赚钱还是大把大把的。有赚钱支撑的股市上涨是可以持续的!
但问题是,当时日本人有一种虚幻的乐观,这种乐观是不可持续的。什么乐观呢?
就是1985-90年,日本社会普遍觉得中国的市场敞开了,出于每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自然就要买日本电器。如果中国人对电器的拥有量达到日本人的水平,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市场啊!他们压根就没有考虑中国将来会是他们产品的最大竞争对手,最终完全取代他们,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当然,这只是他们盲目乐观的一方面。在其他很多方面,他们也盲目乐观,比如稍微强大一点就高喊:日本第一(厉害了我的国)。
还有一个后果非常严重的乐观,就是对日本房地产市场的乐观,日本房子不会跌,东京房子不可能跌,涨了几十年了,都市化进程还没结束呢,怎么会跌,于是日本进入全民炒房模式,非房地产公司也都想进来分一杯羹,谁还专心搞技术?(像稻盛和夫这种专心开发产品,不掺和房地产的人是多么难得啊!在那种热潮之下保持这种冷静,难怪后来去当和尚去了),日本的农场主也嚷嚷着要把地拿出来搞房地产,这可怎么得了,耕地的红线不能破,日本1.2亿人的口粮必须要保障。于是,为了保障日本的技术兴国路线,以及日本的粮食安全,日本政府思量再三,与房地产驱动的经济模式说byebye,果断下手,大幅加息,各种限制政策,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日本房价进入暴跌模式,很多参与房地产投机的公司还了几十年的债,很多人还了几十年的债到现在还没还完。
总而言之,是日本人当时过分的乐观害了自己。
3内蒙古的东胜
上周末在火车上遇到一个从包头过来的大哥,说起包头那边附近一个地方叫东胜。东胜煤矿多,当地人开煤矿赚点小钱。09年和10年的时候国家花钱买断这些煤矿,不少人一下子拿到几个亿(资产变现)。买宾利,一次性买10辆;吃饭,七八个人一顿饭2-3万。坐吃山空啊,这道理他们也懂,不行,要投资,投资什么呢?搞芯片?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搞芯片的,太难了。什么不难?搞房地产开发。后来房子卖不出去,好多人欠银行一屁股债跳楼。
所以这个大哥总结道:“发财太快也不好啊!如果突然给你2-3个亿,你也不知道怎么办对吧?”我笑着说是呀是呀,其实心里一点都不慌,如果我有2个亿,一手做投资,一手做慈善。这么大的投资市场,这么多需要救助的人,怎么会不知道怎么用钱呢?(注:我搜了一下,东胜是鄂尔多斯(600295,股吧)的一个区)
03
启示:
没有能力管理一个国家,得到了也会失去(国民党)。
没有能力管理资产,得到了也会失去(日本股民)。
没有能力生财,得到了也会失去(鄂尔多斯煤老板)。
所以,重要的不是得到,而是能力!太快得到不是好事。桥水基金创始人达里奥32岁投资破产,吸取教训,后来桥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他说:失败+反思=成功,失败来的越早越好,我深以为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期7货小师妹。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想了解更多关于《我的期货演义第67回:人生发展快与慢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