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国内玉米临时收储政策退出后,玉米价格波动加剧,农民收益无法得到保障,种粮积极性受到了一定影响。大商所玉米“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的出现,无疑给农民带来了希望,也实实在在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近日,期货日报记者跟随大商所调研团走访了安徽、重庆等开展玉米、鸡蛋“保险+期货”试点的区域,详细了解“保险+期货”这一金融创新扶贫项目给当地带来的改变。
种粮有了保障
农民更有底气
葛翔,1988年出生于安徽阜阳,大学读的农学院种子工程专业,他父亲、母亲和外公均从事育种或与农业科研生产相关的工作。“大学毕业以后,我想在农村的广阔天地有一番大的作为,便一腔热血"洒"向了田间。”葛翔笑着对期货日报记者说。
2011年大学毕业后,葛翔跟随父亲从事粮食生产。2014年,他所在的合作社从原来单纯的粮食生产转变为林业及经济作物综合发展,目前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在8000亩左右,有5000亩从事粮食生产,3000亩从事林业及经济作物的生产,主要种植品种是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东北地区玉米临储政策取消后,玉米价格从1.1元/斤降到了0.8元/斤,降幅达到35%,降的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玉米种植户的纯利润。”葛翔表示,因为投资成本没有改变,玉米价格降了,同时又碰到了自然灾害,当时一些种植大户毫无“招架之力”。“在这个时候,国元保险给我们介绍了防范风险的新工具"保险+期货",其中,收入险既保价格又保产量,我觉得这个挺好,为种植大户提供了保障。”葛翔说。
安徽泗县的汪夫利对农业、农村有着同样的热情,他原来在部队是搞航空的,为响应国家号召,2008年回乡创业,开始承包集体土地。第一年没有收益,2009年以后才开始有点收益。因为家里穷,兄弟又多,他没有房子住,就住在地里。“特别是夏天的时候,一阵风刮过,玉米田里倒成一片,灾害过后庄稼没有收益,我就睡不着觉,淮北这个地方几乎每三年就要出现一次这样的自然灾害。”汪夫利告诉期货日报记者。
“我承包了500多亩地,保险每年我都积极参与,包括价格险和收入险等,我看好"保险+期货",只要我种地就会参与这个,因为确确实实能给我们带来实惠。”汪夫利说,农民一看到玉米出现问题,心里就不是滋味,如果保险这块能跟上去,农民种地的风险就减少很多。“不是说我们非要保险公司赔付,只需要遇到风险的时候给农民提供一定的保障,心里就能得到安慰。”
安徽泗县农民韩大朋说:“老百姓(603883,股吧)承担风险能力弱,种地胆子比较小,有了保险之后,胆子会大一点。我2016年参与了玉米价格险,后来就非常喜欢买保险,因为保险有保障,以后只要有"保险+期货"这个项目,我就参与。”
韩大朋种了300多亩地,正常年头每年能挣十几万元,“保险+期货”让他种地更有底气和信心。
重庆万州区的种粮大户崔建国2017年6月为自家的1500亩玉米进行了投保,投入1.5万元保费。到了下半年玉米收获季节,由于天气原因及玉米价格的波动,玉米实际收入低于保险金额。根据保险合同约定金额,崔建国一共获得了3万多元的赔付,弥补了种植损失。崔建国表示,有了“保险+期货”,晚上睡觉都更踏实了。
规避价格风险
助力脱贫攻坚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7年年底,安徽省仍有120.2万贫困人口,其中大部分是农业人口。安徽省迫切需要通过保障农民收益来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安徽省政府及试点地区希望运用市场化工具稳定粮食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在“保险+期货”试点开展过程中,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主动了解、积极参与,为“保险+期货”试点提供政策支持。
安徽各级政府通过实际行动支持“保险+期货”试点,探索保障农民收益的新途径,探索财政补贴农民保费的可行性,得到了大商所及项目各参与方的认可。
四川省南充市也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570万人,农业总产值接近1000亿元,特色产业基地规模320万亩。其中,生猪出栏接近560万头,在全省居第二;家禽出栏接近200万只,位居全省第三。农产品(000061,股吧)价格波动风险较大,如何降低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让产业持续有效健康地发展,是当地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
据了解,南充市政府对于产业客户运用金融工具规避风险给予支持,保费方面政府补贴70%,当地政府已确定长期支持鸡蛋价格保险。
“2017年受禽流感的影响,鸡蛋价格大幅下跌,一度跌至1.7元/斤,养殖企业亏损严重,整个产业面临很大的危机。蛋鸡养殖又是南充市的重点产业,如何保证养殖企业的收入,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南充市农委有关人士表示,经过与当地企业座谈,了解了成本及近几年的蛋价波动规律后,当地农业部门牵头,制定了鸡蛋价格指数保险试点方案。这个方案以大商所当月鸡蛋期货交割价格为依据,低于这个价格就进行赔付。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来指导生产,便于农户和涉农企业规避风险,安排种植、养殖和经营活动。”南充市农委上述人士表示。
各方大胆尝试
不断创新产品
据了解,在大商所2017年支持开展的32个“保险+期货”项目试点中,有9个试点采取了收入险模式,其中国元期货和中信建投期货分别在安徽和重庆地区尝试了玉米收入险试点。收入险保障的是农民的预期收入,也就是当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时候,赔付农民差额部分,兼顾了农业生产中价格和产量两个核心要素。相较于价格险,收入险提供的保险保障更为全面,能更有效地满足农民多层次风险管理需求。
据国元保险发展研究部、再保险管理部总经理高锷介绍,国元保险已在安徽地区尝试了传统的收入保险。但保险公司参与承保收入险,目前只能从概率上规避风险,无法转移系统性风险,潜在赔付风险较大,急需再保险工具,“保险+期货”的模式正好能解决保险公司转移系统风险的需求。另外,由于安徽、重庆等地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玉米产量较不稳定,农民的种植收入得不到有效保障,而借助玉米收入险能够规避减产和跌价的双重风险。
据介绍,2017年,国元期货联合国元保险推出的玉米收入险试点项目保障了安徽省阜阳市的4.5万吨玉米,以大商所玉米期货1801合约为保险标的,目标保险价格由安徽当地参保种植大户、贫困户根据盘面价格商定,期限为2017年8月7日至12月7日。阜阳市位于黄淮地区南端,是安徽主要的玉米产区,玉米种植面积基本维持在25万公顷左右,约占全省面积的35%。此次项目涉及玉米种植大户200余户,按亩产900斤投保,覆盖面积10多万亩,种植大户参保意愿强烈。
中信建投期货2017年玉米收入险试点开展地区为重庆市万州区、开州区和云阳县三地,为4220户建卡贫困户和14户种植大户的1.5万吨玉米提供收入险保障,共涉及种植面积3.6万亩。项目针对试点涉及的三个地区产量差异,设置了不同的目标亩产。其中产量较高的开州区涉及种植面积3万亩,目标亩产450公斤;产量相对较低的万州区和云阳县分别涉及种植面积3500亩和2500亩,目标亩产250公斤。保险目标价格为1680元/吨,平均目标收入为700元/亩。保险期限为2017年6月30日至2017年10月31日,共4个月。理赔结算价格按玉米期货1801合约在2017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各交易日收盘价的平均值确定,理赔产量根据实际测产确定。截至2017年10月31日,期权结算价为1669.76元/吨,经实际测产,开州区减产约4%,万州区和云阳县减产约6%,加权平均后实际亩产为401.7公斤,保险赔付106.73万元,参保农户均获得赔付,4220户贫困户获赔18.27万元。
“此次在重庆开展的玉米收入险试点有几方面经验:第一,首次引入收入保险,对价格和产量进行双重保障,实现了覆盖双重风险。第二,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种植情况,细化、区分产量风险,使保险效果不受种子品种和种植密度的影响,实现实际产量的精准确定。第三是拓宽渠道,有效分散风险。通过“保险+期货”试点丰富当前农业保险产品体系,有效涵盖市场价格风险以及减产风险共同导致的收入损失。产品的层次丰富,设计精细,满足了不同类型农民的市场需求。”人保财险重庆市分公司农村保险事业部项目责任人表示。
多种形式并用
服务“三农”升级
2015年以来,大商所已连续三年开展“保险+期货”试点。2017年,大商所支持25家期货公司与8家保险公司合作开展试点32个,为188个合作社和农场共计8万多农户提供服务,覆盖种植面积206万亩,最终实现理赔4105万元。期货日报记者在调研中切实感受到了“保险+期货”试点为农民带来的实惠。“保险+期货”是一种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度整合保险、期货等金融资源,有效管理农产品价格风险,服务“三农”发展的业务模式。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三年明确提出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进一步提出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对新年度试点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大商所结合近年来服务“三农”的创新与实践经验,推出“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大商所创新产业服务手段,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利用交易所平台,集合多类型金融机构优势,为农民和大型粮食企业提供一个高效、便捷、易参与、可持续的综合性风险管理工具。
据介绍,“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涵盖了“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贸易等多种形式,由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等多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参与。该计划通过建立期货市场服务农民收入保障的整体框架,利用交易所平台,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的充分发挥为出发点,推动多类型金融机构跨界合作,为农户及涉农单位提供收入保障和风险管理的综合性创新工具和整体解决方案。与前几年推行的试点相比,大商所“农民收入保障计划”从单一的“保险+期货”业务,拓展至“保险+期货”、场外期权、基差收购等多业务形式并用,试点品种也扩大为玉米、大豆和鸡蛋三个品种,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和银行均可申请参与。
(责任编辑: HN666)想了解更多关于《“保险+期货”让农民农企得实惠》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