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季干旱少雨,夏季又罕见高温,气候异常造成部分地区农作物歉收。农民往往靠天吃饭,一旦遭遇灾年苦不堪言。如何有效管理农业生产经营风险,关系着农民的生计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随大连商品交易所来到东北,走访吉林公主岭、辽宁庄河和黑山等地区。据了解,在“保险+期货”的新模式下,种粮大户不但成功锁定价格波动的风险,还将种植面积从500亩扩大到了1000亩级别;去年遭遇大灾的庄河地区普通农户在获得理赔后,今年种植积极性明显提升。实施已有三年的“保险+期货”显现成效,惠及的农户数量越来越多。
价格险对冲粮价波动 农户扩大种植面积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兴佳家庭农场,记者见到了49岁的冯俊,他是一位颇具代表性的新型农民,喜欢学习新理念和新技术。公主岭地区处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的吉林玉米带,是最适合玉米种植生长的地带。冯俊从16岁就开始种玉米,从6公顷地起步,一直扩大到如今的1000多公顷。
2003年,冯俊在公主岭市一个水库旁边的河床上承包了50多公顷地,全部种植玉米。“水库河床的土地便宜,我想"赌"一把,只要丰收了就能赚大钱。”冯俊说。结果到了收获时,一场大雨引发水库泄洪,导致玉米颗粒无收,他当年亏了20多万元。
“这件事给了我深刻教训,水库、风沙地、盐碱地一类不要钱也不能种玉米,风险太大,而且这种情况还不在保险公司承保范围内。农业生产除了靠天吃饭以外,还要担心秋天粮食能否卖到好价钱。近几年最大的感觉就是,玉米价格波动比以往剧烈得多。尤其是2016年,玉米经历价格大跌,那年算是白忙活,辛辛苦苦到年底,一算账发现几乎没赚钱。所以一直不敢扩大流转土地面积。”冯俊说。
2016年,国家取消了执行8年的临时收储政策,调整为“市场化收购+补贴”的方式。在此背景下,国内玉米现货价格随行就市,波动幅度大幅增加。
据统计,2016年秋收后,长春地区玉米收购价格从2016年9月初的1720元/吨持续下跌至2017年春节前的1160元/吨,很多玉米种植农户减收甚至亏损;2017年春节后,随着南北方用粮企业需求增加,市场优质余粮减少,玉米现货价格逐步回升,到5月末回升至1410元/吨,期间价格波幅达43%。相较之下,2014~2015年同期该数值仅为9%。
粮食价格市场化定价后,没有了国家临储收购保障,农民直接面对价格的巨大起伏,不仅种粮收入不能保证,甚至可能连投入的本金都无法收回。传统农业保险产品保障的是自然风险,不能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因此农户迫切需要有效的价格风险保障工具。
2017年,在大商所支持下,永安期货联合人保财险在公主岭地区推出玉米价格险试点,该试点保障吉林省公主岭市及松原市地区2.2万吨玉米,以玉米期货C1801合约为保险标的,目标价格由吉林省参保合作社根据盘面价格点价确定,冯俊就是试点参保农户之一。
同时,该试点还创新性地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吉林云天化(600096,股吧)。吉林云天化是云天化集团在东北地区设立的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成立于2008年,注册资金2亿元。种粮期间,吉林云天化为农户垫付土地流转金,统一赊销种子、化肥、技术及金融服务,而且还为农户承担了10%的价格险试点保费。秋收后,吉林云天化回收合作农户产出的粮食,由农户选择合适时期点价完成结算。
去年,冯俊共投保100吨玉米,获赔6700元。首次“尝到甜头”的冯俊,今年将播种的1286公顷玉米全部投保。因此,在今年预计减产的情况下,无论玉米价格如何波动,冯俊并不会遭受太大损失,因为价格险已经帮助他保障了粮食价格。
“以前是靠天吃饭,整天担心风灾、旱灾、虫灾,还担心丰收了卖不掉粮食,现在有了期货公司和保险公司的帮助,加上吉林云天化提供的农机产业一体化的全面保障,心里终于有了底。”冯俊说。
吉林云天化农业产业部经理孙云廷向记者介绍,“通过我们的高产技术指导,让冯俊这样的种粮大户科学种田,并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当中,提供全套资金服务。举例来说,冯俊以前只能种500公顷的地,但是通过 “保险+期货+订单”的新模式,这两年他的种植面积都超过1000公顷,今年的种植面积达到1286公顷。包括农资险、垫付的土地流转金、赊销的农机等,我们提供给冯俊的资金支持在1600万元左右。”
种粮遭遇大灾年
保险+期货模式显成效
相对玉米而言,农民对于大豆的种植意愿普遍不强。日前,证券时报记者来到大连庄河市仙人洞镇,走访了三位当地农户代表。
“从种植环节来说,种玉米比种大豆省心。大豆需要抓准种植时间,早了、晚了都不行;光蚜虫就要打两遍,开花期间又要防止卷叶虫,投入成本比较高。我今年种了7亩地,5亩玉米、2亩大豆。算下来,一亩大豆的净利润仅比一亩玉米高100元。并且玉米不愁卖,但卖大豆却是个问题。如果没有保险和补贴,我们肯定不愿意种(大豆)。”庄河市仙人洞镇仙人洞村76岁的农民高大爷告诉记者。
去年的一场大灾,更是严重打击了庄河地区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去年4月份开始,先是洪灾,把玉米地全冲了;后来又是风灾,把农作物吹倒了;再接着是旱灾……去年全年天气变化是近50年没见过的,我们损失惨重。不过,今年情况要好一些。”农户崔大爷告诉记者。
据了解,庄河市去年遭受灾害的农户占比超80%,局部地区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面对这一切,多数农户欲哭无泪。对于这些老人家来说,期货市场或许离得太远,但“保险+期货”却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保障。
2017年,在大商所支持下,建信期货和鲁证期货分别在庄河地区开展大豆价格险和玉米收入险试点。
其中,大豆价格险项目服务对象是庄河地区11个乡镇的1万余农户。由于该地区户均耕地面积少,普遍水平在1~5亩之间,种植收入低,户数较多,因此试点以村为单位进行整体投保,50亩以上大户单独出单,合计保单数量237张,承保面积近8万亩,单位保险金额超过600元/亩(3810元/吨),实现理赔67万余元。
玉米收入险服务于庄河地区5000余位玉米种植户,承保面积近4万亩,最终实现理赔450余万元。
“除了虫灾、旱灾、风灾等自然灾害,还要防野生动物的破坏。最厉害的就是野猪,去年我在西山种了6亩玉米,等到秋天,全被野猪啃完了。种田不容易,所以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大城市发展了,剩下的都是我们这些年纪大、走不了的。”农户于大爷说。
自2015年首创“保险+期货”模式以来,大商所针对广大粮食主产区农户、合作社的切身利益与迫切需求,以“保险+期货”试点模式为抓手,对我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
2017年,大商所支持25家期货公司与8家保险公司合作,在辽宁等7省区40个县市开展32个试点,为188个合作社和农场共计8万多农户提供服务,覆盖种植面积206万亩,实现理赔4105万元。上述种粮大户冯俊以及庄河的三位代表农户,都是“保险+期货”模式的受益者。
今年,大商所创新升级产业服务手段,支持期货公司、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开展了“农民收入保障计划”试点,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利用交易所平台,集合多类型金融机构优势,为农民和大型粮食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易参与、可持续的综合性风险管理工具。
(责任编辑: HN666)想了解更多关于《农户投保尝甜头 “保险+期货”显成效》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