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的东北酷暑难耐,《证券日报》记者与大商所调研团队来到辽宁省庄河市等地,隔着厚厚的鞋底,脚心依然能感受到这片黑土地的炙热。
在田里,我们碰到了正在给玉米除草的崔大爷。他说:“去年,东北遇到了五十年不见的旱、涝、大风灾害,部分地区的玉米和大豆几乎没有收成。现在进入干旱期,玉米结穗和授粉情况不好,今年肯定要减产。”然而,从这位已经75岁的老人的话语中,并没有丝毫的伤心和抱怨。“我参加了"公家"一个项目,要是减产会给赔偿,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
崔大爷所说的项目就是期货业不断发展起来的“保险+期货”的试点业务。虽然庄河市去年超过80%的农户遭受灾害,局部地区的农作物几乎颗粒无收。但建信期货与人保财险在庄河市推出的“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为参保农户解决了难题,即使受灾也能减免损失。
近三十年来,中国期货市场经历艰难探索、清理整顿、强化监管和稳定运行的四个阶段,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商品期货品种49个、金融期货品种5个、期权品种3个,已成为国际重要的新兴市场。而“保险+期货”业务作为重要的惠农金融模式,不仅深受农民欢迎,更连续三年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公主岭市最大农场:不再赌天气 给庄稼“上保险”
东北三省这片黑土地,供给着我国大部分自产大豆和玉米。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兴佳家庭农场,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高高的正在吐穗的玉米。这也是公主岭市最大的农场,农场的主人是49岁的冯俊,他16岁结束学业便跟随父亲承包土地种植玉米,至今已经有33年的农业种植经验。在他看来,种地就是最大的快乐。
“第一年只种了6公顷,后来逐步扩大种植面积。目前农场的种植面积超过了1000公顷,雇佣了二三十名工人。”冯俊自豪地说,过去农民种地看天吃饭,但现在“新型农业”成为普遍叫法,这里面就包括了如何运用金融来帮助农业发展。
公主岭市被称为“中国玉米之乡”,而冯俊是农业种植大户的代表之一。在他记忆里,种地就是个运气活,赶上风调雨顺,算是赚了,如果遇到干旱、洪灾,一年的付出就要“打水漂”。
“印象中我有一年亏了20多万元,种植的50多公顷玉米一夜之间全没了。”那是在2003年,他在公主岭市最大水库旁边的河床上承包了50多公顷地种植玉米,就“赌”那一年不会有洪灾。当时投入了20多万元,但到了收获之时,一场大雨引发水库泄洪,导致颗粒无收。
与“保险+期货”结缘后,冯俊“种地已经不再“赌”天气了。
据了解,吉林省作为全国玉米产量第二大省,玉米种植经营正转于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阶段,一旦土地连片,实现大规模的种植,将会面临着较大的价格波动风险。为了进一步深化玉米“保险+期货”试点模式,在市场各方的支持下,公主岭市尝试探索“保险+期货+订单”模式,其中玉米订单价格通过“期货价格+基差”确定,解决了传统订单农业一口价的弊端,形成了“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三方联动,通过保险放大财政补贴效用、期货分散价格风险、订单保障农户实际售粮价格,三位一体共同保障玉米种植者利益。(下转B3版)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去年负责运作该项目的永安期货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吉林云天化(600096,股吧)集团,创新打造“订单+保险+期货”模式,共申报“玉米价格保险+期货”项目2个、“大豆价格保险+期货”项目1个,获得大商所6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实现保费收入580.39万元,覆盖4.4万吨玉米、1.3万吨大豆,为31个农户提供1.25亿元的风险保障,共支付赔款308.34万元。
冯俊的农场参加试点后,从种粮期间受到自然灾害导致减产,到秋收后面对“粮食卖给谁”“能卖多少钱”的不确定性,冯俊都十分淡定。去年10月底,冯俊以0.77元/斤高价向云天化集团进行点价,实现了可观的收益。此外,还收到了价格保险的补偿款6000余元。
尝到甜头的冯俊表示,今年种植目标面积将超过1250公顷。
据了解,2015年以来,大商所已连续三年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7年,大商所支持25家期货公司与8家保险公司合作,在辽宁等7省区40个县市开展32个试点,为188个合作社和农场共计8万多农户提供服务,覆盖种植面积206万亩,最终实现理赔4105万元。
事实上,当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保险+期货”写入之时,就预示着这项创新业务在服务实体经济时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
正是基于国家最高层面的要求与希望,“保险+期货”业务快速成长起来,其发挥的功能作用也较为明显。首先,从覆盖范围来看,三家期交所已经将大豆、玉米、鸡蛋、棉花、白糖、橡胶等农副作物作为试点品种,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进行保障理赔服务,确保种植户能够控制风险、稳定收益;这些试点品种遍布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农产品(000061,股吧)主产区,深入农户。
其次,从业务内容来看,目前以“收入险”和“价格险”为主,尤其是“价格险”,已经成为了农户保障价格收入的主要管理工具,且随着“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的进一步推进,未来“保险+期货”的内容还会更加丰富。
期货市场升级 服务本土面向全球
二十多年来,我国期货市场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期货市场发展道路。
“例如在监管体制方面,逐步建立起集中、统一的监管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和期货业协会等"五位一体"监管职能。”大商所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们还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运转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通过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加强期货保证金的管理和监控,有效避免了期货公司挪用客户保证金的风险,同时各交易所均建立了期货价格涨跌停板管理、交易保证金管理、手续费管理、特定情况强制平仓等风险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市场风险。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专家指出,当前,期货市场有责任、有义务为全球提供以人民币计价、公开透明、具有国际公信力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为全球产业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交易工具和风险管理平台,推动建立国际贸易新秩序。
2013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大商所,充分肯定了期货市场功能,并嘱托要“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努力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对期货市场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大商所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务实发展之路。
2013年,大商所先后上市焦煤、铁矿石、鸡蛋、纤维板、胶合板等5个期货品种,初步完成从单一农产品期货交易所向综合性商品期货交易所转变。
大商所相关人士表示,近年来交易所稳步加快向多元开放、国际一流衍生品交易所战略转型,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2017年3月31日上市豆粕期权,结束了我国商品期权领域的空白,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重要转变。今年5月份,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标志着大商所实现多元开放战略转型迈出重要一步。
2013年,全球第一个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在大商所上市交易。5年后的2018年5月4日,铁矿石期货正式引入境外交易者。据悉,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以来,短短2个多月内已有包括嘉能可、摩科瑞等产业客户在内的81家境外客户开户,其中53家参与交易。
适应全球化交易需求,保税交割试点全面展开。上期所率先开展铜、铝期货保税交割试点的基础上,大商所、郑商所相继开展了线型低密度塑料、甲醇、铁矿石等期货品种保税交割试点,为引入境外投资者打下坚实基础。
期货公司“走出去”步伐加快。截至2016年底,境内有18家期货公司获批在境外设立19家子公司,包括1家美国子公司和18家中国香港子公司。已有14家子公司在中国香港完成注册并正常营业。此外,部分期货公司收购境外期货类经营机构,成为主要国际交易所的结算会员。2018年3月26日,中国版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成功上线,以人民币计价的上海原油期货价格正逐步成为全球定价的新标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期货市场勇做对外开放的排头兵,通过期货价格,引导商品、资本等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通、配置,以自身特有的方式发出“中国声音”,形成并壮大“中国影响”。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想了解更多关于《期货服务实体经济落“实锤” 保险+期货排出“重头戏”》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