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下午,在郑州举办的2018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交易所国际化路径及经验”预热论坛的“境外交易所国际化路径及思考”圆桌论坛中,多位来自境内外交易所专家表示,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交易所国际化有多种选择路径,但合作交流是其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在新加坡交易所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华市场总经理简佩玉看来,交易所国际化应该是一个“双向通道”,不仅意味着本地产品要“走出去”,更意味着国际产品的“引进来”。
德意志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姒元忠说,在“走出去”“引进来”的合作过程中,因为要跟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交易所合作,受文化、法规、客户结构以及时区等因素影响,交易所国际化很可能面临很多困难。特别是在彼此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交易所的国际化就将面临更多的阻碍。
对于很多国际化的交易所而言,受其客户、业务内容等影响,国际化一直都是这些交易所对自己的核心定位。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德意志交易所、泛欧交易所等都是国际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其客户来自多个不同的国家,其业务更是以国际业务为主。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一个非常便捷、快速有效的交易平台,这类交易所不仅将自己设定为一站式服务的交易所平台,更在IT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除此之外,据姒元忠介绍,德交所为实现国际化,在产品设计上也有所拓展,不仅提供欧洲的交易产品,还持续发展了一些跟其他地区相关的产品。预计今年年底,德交所会将交易时段延长到21个小时(包括亚洲交易时间),进而服务更多国际投资者。
泛欧交易所亚洲区首席代表李豫燕介绍经验时表示,泛欧交易所的国家化主要是通过并购完成的。去年年底,为提前布局脱欧,泛欧交易所就通过收购的方式将平台扩展到了爱尔兰。另外,泛欧交易所还通过技术输出、合作共赢等方式促进了交易所的国际化。实际上,在过去的五年中,泛欧交易所通过跟合作伙伴之间深入的交流,已逐渐将业务延伸到了中国。
实际上,除了合作、并购、提供相应的服务外,交易所的国际化路径还与所在市场的文化、政治背景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以中国港交所和新交所为例,即使两个交易所都处于较为国际化的地域,但受各自文化、政治等环境不同的影响,两家交易所国际化的途径也不相同。新交所的国际化往往会借鉴国际市场的监管及法规。据中国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徐春萌介绍,除了国际收购等途径外,内地的改革开放也给港交所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契机。
(责任编辑: HN666)想了解更多关于《(期货日报)加强内外合作 促进“双向通车”》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