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境内的交易所在国际化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已有5个年头,也给各交易所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需要交易所抢抓机遇,迎势而上。在9月8日下午举办的2018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的“交易所国际化路径及经验”预热论坛中“境内交易所国际化发展”的圆桌论坛上,来自境内四家交易所的国际合作负责人共聚一堂,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境内交易所的国际化路径。
原油作为内地首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产品和投资者结构自上市以来都呈现出进一步优化的态势。上海能源(600508,股吧)中心副总经理陆丰在圆桌论坛中介绍,原油期货目前开户数量超过3万个。从境外投资者的参与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完成开户的境外投资者有53个,主要包括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的投资者。另外,还有大量来自中东、南美、澳洲的投资者的开户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据大商所国际合作部总监郑赜瑜介绍,从国际化的角度出发,铁矿石期货品种目前已经圆满完成了国际化平稳启动的既定目标。截至8月中旬,境外投资者开户80余个,主要开户人群分布在亚洲、大洋洲、欧洲等7个国家和地区。郑赜瑜表示,今年大商所配合铁矿石期货国际化也推出了三方面新的国际化举措:一是在新加坡设立了首个境外代表处;二是注册生成了香港地区的境外服务牌照;三是注册了全球法人识别代码。
中金所国际合作部总监游航表示,中金所一直以来都以打造世界一流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为目标,对标国际最先进的交易所学习和研究。2017年,中金所、上证所、深证所三家国内交易所成功收购巴基斯坦交易所股权,旨在利用本地市场为中资企业进行融资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游航表示,中金所接下来要组建国际专家顾问委员会,学习更多境外先进经验,在产品方面提升境外投资者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郑商所国际合作部总监汪琛德认为,国际化对境内交易所来说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郑商所也一直在做基础性的工作,比如加快特定品种对外开放以及在境外设立办事处。郑商所还将把更多境外品牌纳入交割范围,推进可替代交割产品引入更多境外产品。
汪琛德在圆桌论坛上表示,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未来的工程建设将需要大量的大宗商品原材料,境内企业或境外企业在开展相关贸易时都需要期货市场提供定价服务和规避风险。
陆丰介绍,上期所的原油、天然橡胶、橄榄油和沥青等期货品种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挂钩。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促成原油期货的政策在“一带一路”沿线复制推广,中国的期货市场将以2018年为起点进入蓬勃发展期。
游航认为,“一带一路”国家分为欠发达和相对发达两类。欠发达国家的基础条件较为弱势,中国的交易所可以将产品设计、技术系统、交易结算,监管制度等移植到这些国家,为以后的互联互通打下良好的基础。与相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以产品互换、互联互通等方式进行有益交流。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期货市场本身具有市场经济的天然基因和国际化基因,在推进中国期货市场和期货交易所的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与国际规则接轨和保持中国特色两者之间的关系很关键。与会嘉宾认为,中国的规则需要对规则“求同存异,择优而用”,规则的差异化是常态,多元化是共性,开放包容是趋势。根据投资者的需求,我们也需要思考中国的模式与国际惯例有严重冲突时是否要向其靠拢,未来是否可以通过创新探索做到将中国特色融入国际惯例,让规则更加贴近投资者。
(责任编辑: HN666)想了解更多关于《(期货日报)境内交易所积极探索国际化路径》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