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改革者进,惟开放者智,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开放创新者胜。从现货批发到远期合同,再到期货交易,郑商所人勇立潮头,走出国门,激励创新,先改先试,披荆斩棘,不仅成为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开路先锋,而且引领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成为被广泛效仿的一个样本。
树立中国改革开放良好形象
1990年7月2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商业部等八部门关于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报告的通知》,一举将郑州推向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同年10月12日,我国第一个引进期货机制、全国性、规范化的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营业,这不仅意味着新中国期货市场的诞生,更标志着新中国走出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一步。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而统购统销、票证供应则是当时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在这一关键领域推行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标志性事件。同时也向全世界传出了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中国的改革不会停滞,更不会走回头路。”原商业部副部长、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中国期货市场的主推手之一白美清说。
在白美清看来,当时在粮食批发市场中引入期货机制的战略意义,远远超出了粮食领域和期货领域本身。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改革开放备受世界瞩目的关键阶段成立的。由于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嗅觉敏锐的一些国外媒体由此判断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政策不会改变,中国在朝市场经济的方向迈进”。
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1小时后,《美国之音》便将此消息向全球发布,国外多家新闻媒体也进行了集中突出的报道,盛赞郑州市场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的里程碑”。《亚洲华尔街日报(博客,微博)》这样评述:“开办粮食批发市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又一重要步骤,也是发展中国家第一家期货市场的起点。”
“中国期货市场的起步、郑商所的诞生是从粮食期货开始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旗帜,郑商所为粮食市场化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为期货市场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白美清说。
以现货批发起步 成功推出期货交易
1990年10月12日,郑州诞生了我国第一个规范化的粮食现货合同;1991年3月22日,我国第一份粮食现货远期合同在郑州诞生。1993年3月1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启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名称,并于5月28日正式推出我国第一个农产品(000061,股吧)期货标准化合约,上市了小麦、玉米、大豆、绿豆和芝麻等5个交易品种。从现货批发到远期合同,再到期货交易,郑州商品交易所仅用了较短的时间,就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期货近百年的发展步伐。
郑商所理事会办公室原主任王成周,1988年从河南省粮食局干部转变角色成为郑州粮油期货市场课题组成员。据王成周回忆,郑州市场成立之初,遇到过很多困难,当时主要是向白美清(时任商业部副部长、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和秦科才(时任中共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汇报工作。他说:“白副部长负责中央机构的协调工作,秦副省长负责河南省内的协调工作。如果没有他们的密切合作和鼎力支持,郑州市场的诞生和发展不会那么顺利。”
在白美清等领导的积极协调下,一份对当时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文件诞生了。1990年11月20日,商业部粮食储运局、铁道部运输局联合发布《关于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交粮油运输问题的函》。文件明确,为保证在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交合同的履行,凡盖有“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运输计划专用章”的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签发的准运证或铁路要车计划表,发运单位要保证货源落实,铁路要优先纳入月度货运计划。这对铁路部门按区域、按部门申报运输计划的管理方法提出了挑战。
同时,1990年12月11日,国家税务局也出台了国税函发(1990)1573号《关于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粮食交易合同免征印花税问题的批复》。文件指出,凡在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内进行粮食交易所签订并经该市场管理部门盖有专用章的合同,在1991年12月31日以前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一个交易平台出台专门的税收政策,在新中国的税收管理历史上较为少见。”当时的国家税务系统工作人员如是说。
勇当粮食市场化改革“开路先锋”
白美清曾公开表示,在全国粮食系统,自己参与做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建立国家粮食专项储备制度,组建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国是拥有十多亿人口的大国,粮食价格放开后,储备制度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非常重要,实践证明,这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二是支持、推动了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成立与发展,为中国期货市场的诞生、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贡献了力量。
中国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就是要实现高度社会化和市场化的商品经济,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白美清等在思考建设社会主义粮食市场体系的过程中,已将期货市场放在尤为重要的位置。白美清曾明确表示,社会主义粮食市场体系应该以星罗棋布的粮食初级市场为基础,以区域性的批发市场为骨干,以国家级粮食批发和期货市场为龙头,构成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完善流通体系。
“回头来看,当时建设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郑州商品交易所非常明智,正是有了‘郑州价格’和‘郑州模式’的总结和探索,我们在全国较快较好地展开了粮食批发市场和期货交易所的建设,有力促进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白美清说。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从现货批发到远期合同,再到期货交易,郑商所激励创新,披荆斩棘,不仅成为中国粮食市场化改革的开路先锋,而且引领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成为被广泛效仿的样本之一。
寄语郑商所人饮流怀源、不忘初心
听闻郑商所近年来通过“保险+期货”新模式服务三农取得了良好效果,白美清欣慰地说:“改革开放40年来,三农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我作为一名‘老粮食’,希望郑商所能够推出更多农产品期货和期权产品,坚持为三农服务,为国家粮食安全负责,不负国家重托。”
“邓小平同志曾多次强调要培养中国式的国际大粮商。这就需要我们同时建设一个国际化的、有定价权的期货市场,推出更多农产品期货和期权产品,发挥期货市场风险管理的优势,为中国粮食业保驾护航。”白美清表示。
回顾郑商所波澜壮阔的创业史,白美清感慨万千:“我仍然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一代郑商所人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用无悔的青春和奋斗铸就了曾经的荣誉和辉煌。我每到郑商所,都能感受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使人活力倍增。”
28年前,郑商所先改先试、白手起家。28年来,郑商所慎思笃行、砥砺奋进。白美清殷切希望,郑商所人一定要饮流怀源、不忘初心,把创建之初那种敢为天下先、勇做探索者的文化基因永远传承下去,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励精图治,筑牢基础,凝神聚力,再开新局,朝着全球商品定价中心昂首奋进。
(责任编辑:陈姗 HF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