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期货消息 2018年10月15日至1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与英国期货期权世界(FOW)联合举办的“中国及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论坛”在大连召开。会议以“期权市场机遇和挑战”为主题,中国证监会、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等领导出席,国内外交易所高管、投资机构负责人、跨国企业代表等各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和资深专家在会上做主题演讲或参与论坛讨论。和讯期货参与全程直播。
专题论坛:做市商在期权市场中的作用
主持人: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副总经理 张晓刚
论坛嘉宾:
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做市董事总经理 Jerome Guerville
荷兰银行新加坡清算首席执行官 Adrian?Rubin
澳帝桦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Wouter Stinis
泰国期货交易所高级副总裁 Chakkaphan Tirasirichai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霍达
上海海通资源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吴红松
国际市场做市商发展历程、趋势及做市商在期权市场中的作用
做市商在期权做市、风险管理和人才培育方面的经验
期权市场做市商监管措施及促进做市商功能发挥的建议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墨阳:
女士们、先生们:
欢迎大家回到下午论坛现场。这节主要用英文进行讨论,中国的来宾可以用中文发言,对于大家来讲如果您不太了解台上的嘉宾,我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旁边这位是高盛亚太期货业务负责人James Busby先生,旁边这位是英美资源铁矿石贸易负责人Andrew Glass,下面一位是花旗银行全球清算负责人兼亚太期货负责人Lan Nissen,下面一位是印度国家商品及衍生品交易所副总裁兼金融工程负责人Ashish Srivastava,下面一位是来自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兼大宗商品业务负责人陆文奇,以及国泰君安风险管理公司总经理魏峰。
请大家简单谈一下在日常经营当中如何处理期权业务,让大家对于你们企业的状况有更深的了解。
James Busby:我猜多数人对期货比较熟悉,对于期权我们能够增加多一个层级的风险保障,这是属于期货客户可以使用的交易工具。本次论坛有来自于亚洲和世界各地的交易所代表,大家在各个市场当中期权产品的成熟度有所不同,但是大家通过这样的产品给予客户更为多样化的风险管控,可以设计和组合的风险管理。而且期权交易量也在全球呈现增长的态势,客户通过场内期权以及场外期权产品实现的交易复杂度也在不断增长。对于我们来讲,作为经纪机构,要确保客户能够得到充分的产品方面的教育,对于风险有足够的认识,能够通过他们的结构化设计促进市场发展。
Andrew Glass:在我们日常经营当中,期权构成交易当中的客观部分,主要是围绕风险管理,我们开始做农业,不管是金融还是实体现货都用期权进行风险管理,之后我们又把期权从农业拓展到更大的领域当中,英美不断推广期权使用,把它作为重要风险缓释的工具,不只是通过期货,而且通过期权进行综合的风险管理。
Lan Nissen:我们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提供市场进入渠道,在全球进行互通,第二我们提供清算服务,尽可能地提高保证金的效率。第三方面的职能就是提供教育,提供信息给客户,使其能够作出知情选择,让他们在日常交易和组合管理当中使用好期权这个产品。
Ashish Srivastava:我们是印度在农业方面最大的交易所,今年1月份推出了期权合约。我们和中方的对口单位情况差不多,我们也是希望能够通过期权提供更大的流动性。
陆文奇: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自己是做什么的,中金作为金融机构,作为券商,虽然我做的业务跟期权打交道比较多,而且今天是期权论坛。但我其实是做大宗商品业务的,我们服务的客户包括投资类和产业类的,也就是包括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我们做的范围也是包括境内,包括境外,包括跨境的,然后再细化到我们做的产品里面包含期权这种成分。也就是说,并不只是一个期权的供应商或者流动性提供商,我们更多注重的是帮助大宗商品企业和投资人找到他的需求,不管是投资需求还是保值的需求,设计出方案,然后再提供代理各种衍生品,包括期权或者期权,或者结构性产品最终的方案为客户提供服务,这是我们业务的简单介绍。
魏峰:前面几位嘉宾,包括陆总实际上都是海外人士,陆总是在香港做了证券项下的大宗商品。我是在本土干活的一个公司,我们公司是期货项下的全资风险管理子公司,要说是哪个方向,我们业务分成两个板块,一个板块就是传统买方板块,在座很多都是做期现业务的,第二围绕期货交易所推出期权,我们是期权的做市商。同时,我们又是OTC场外期权做市商,我们服务的客户也比较多,有大宗商品的一些实体企业,也有分布在全国不同的私募机构,主要围绕这些来开展我们的业务。
张墨阳:我们有买方,有卖方的,还有做贸易交易的,有做经纪机构的,还有来自于交易所的,背景以及视角非常多样。中国期权市场仍然还是比较新的,有人会在中国讲买期权就像买彩票一样,有人说期权就是一种杠杆更高的期货产品,它看上去是非常复杂,非常时髦的一种金融衍生品,在座各位如何看待在全球发展视角项下期权市场,就全球来讲,从国外能够有些什么借鉴呢?
Lan Nissen:我们觉得有一点很有意思,就是全球波动性的回归,我们看一下期货协会上半年的数字,期权增长了26%之多,这是很多的。如果再看一下大背景,可以说交易量在回升,而且交易越来越复杂。在这样的论坛上谈期权,就可以告诉我们大家在重新关注波动性,要用期权做风险管理。另外第二个就是现在期权这方面投入很多新的技术,这也很有意思,可以说技术在跟踪市场的变化。在大厅交易之后新的时代当中,技术不断的演进,具有持续性,可以做大宗交易的登记、运行,效率越来越高,这也是期权市场在全球发展很有趣的动向,而且能够适应交易量的不断增长。最后场内外的界限在模糊,也就是所谓传统来讲上市和柜台交易的交易产品界限在模糊,大家都可以用OTC就是场外模式更好对客户进行教育和服务,同时可以向场内提供服务和交易功能,能够更好进行风险管理。这样的话就为我们开放了新的机会。
James Busby: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十年前当时金融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在雷曼兄弟破产之后,不管是由监管者还是由市场来驱动,就有了一个变化,就是从过去主要是双边期权交易,就是场外交易为主的格局,比如说像掉期这样的产品转换成为集中清算的产品为主。在客户构成方面,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场内和场外投资者是相当的多样,这有利有弊。比如说场外市场能够在交易构建细节方面更加细腻一些,从风险的角度来讲,能够通过用交易清算减少交易方的风险,而且有更大的交易透明度,也能够有助于风险的管控。
我们再来看一下技术发展,有一些美国交易所投入巨资提高技术水平,不同的电子交易方式,如果对比几年以前可以说是大相径庭。所以说我们看到有一个巨大的转型,也就是有一些期权市场还有大宗商品市场产品可以说是百花齐放,这是投资上的新动向。交易所要提升他们的交易的效能和性能,同时对于市场准入也有限制,试使得市场的稳定可以得以维护。其实期权产品很多时候让人觉得比较复杂,说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概念,大家都觉得很可怕,但实际上这是投资者教育的问题,不光是说这些期权产品它的优势,还有它的风险都要进行投资者的教育,谢谢。
Andrew Glass:我也同意您的说法。从参与者来说,在大宗资源行业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个稳健的期权市场。从实物的角度来说,首先需要在交易期权的时候要交易的是一种波动性。所以,需要基金和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提供最基础的流动性和波动性。我们是有一个方向性判断的,我们把它用来缓释风险,所以很希望市场参与者方面要尽可能多元化,这样市场才能够得到长期发展,这一点很重要。
另外一点,我们需要非常小心我们所运用的工具。比如说在新加坡交易期权的时候,我们看到有很多亚洲市场参与者,很多时候是想赚期权费,当然这有一定的道理,人们在付期权费是有道理的,是为了进行风险管理,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市场参与者教育好,要告诉他们在交易期权方面潜在的问题,这样的话他们不会被坏人所利用。所以,它更多的是一种风险的缓释,而不是白赚期权费。
Ashish Srivastava:我从交易所的角度来谈一谈期权市场。因为它有套期保值等操作,市场会变得更加有效率。而且,它促使每一个参与者都要变得更加熟练和有经验。因为,在交易期权合约的时候,需要非常了解这个市场,需要了解产品。所以,市场效率才能够提高,而且可以运用到新的技术。而且期权市场能够使得经济变得更加复杂,也能够更好支撑实体经济,而且它会让大家变得更加高效,无论是交易所还是市场参与者。所以,期权市场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供套期保值的灵活性。无论是在期货的交易所市场还是场外市场,在期权的场内还是场外市场,我们都可以看到有很多交易量会转向标的资产,因为很多人持有一个期权合约,需要对标的资产进行对冲,这样就可以提高标的资产的流动性。
另外一点,我们刚刚推出商品期权交易。期货是2001年就开始了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所以,对于标的资产市场发展,也能够进一步推动期权市场的发展,谢谢。
陆文奇:2003年到2010年我在伦敦做期权交易,当时国内没有期权产品,我当时特别憧憬,当时想我们国家如果能够活跃期权品种那该有多好。我2010年回国以后,这8年发展非常迅速,期权也好,其他衍生品也好,各种合约发展非常迅速。我如果现在再做一个比较的话,我觉得跟期权有关的外在的东西,我们都学的非常好,我们跟海外其实没有那么大的差距,我们的交易体系,我们的交易科技,我们的交易系统、清算、交割、规则,整个从交易所到券商,到经营机构到最终用户层面都做得非常好。但是更深层次的问题是,产品最终还是要被最终用户所用的,但我们的终端最终用户,对于期权的理解和使用还是不到位,这是跟海外不一样的地方。海外最终用户很清楚自己要如何运用期权,然后在产品和规则配合下使用它。可是因为我们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最终的用户有两种,一类是投资类,一类是产业类风险管理类,都还没有找到熟练运用期权的一个结合点,这是当前比较大的障碍。
我稍微展开讲一下,我们都知道期权为大家提供了流动性,不管是投资的还是保值的时候都提供了流动性。可是我们经常会发现终端客户很迷茫地问我需要什么样的期权流动性。投资类的客户还是用传统涨跌二维的观点来做期权的话,期权为他提供的灵活的观点的可能性的优势就丧失了,期权可以提供非常灵活的观点,可是传统上还是先研究涨跌,再来决定买看涨还是看跌。我们产业也是这样的,风险管理客户,很多时候说需要用期权吗,他们说不需要,我都是背对背的,上下游都是背对背的,没有风险,因为之前发过这样的合约,造成现货行业定价方式也只能有非常有限的几种。可是现在有了非常灵活的衍生品,现货行业、产业如何结合衍生品把现货业务模式拓展,把定价方式往外拓展,这一点我们做的跟西方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所以,我对于未来的憧憬,希望最终用户能够尽快赶上这个步伐,因为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希望大家能够尽快找到能够熟练运用这个产品的点。
魏峰:刚才很多嘉宾,包括陆总,从我们入行的时候我们每天的工作从早到晚,从开始到闭市都是一个思路,那是所谓发达市场呈现的这样一种工作。回来的时候我们都想中国没有期权市场,但又想一显身手把自己专业知识带过来,想要推广我们的期权,那时候也没有想OTC这个事情,既然没有期权,我们就要设计期权,OTC在我们回国的2003年到现在应运而生了,伴随着交易所各方努力,也把产品推出来的。今天我们讨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关系,我想来想去它是共同生长,共同促进的事情。因为2013年的时候我们在做投资者教育的时候非常困难,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想的是把期权给终端客户套期保值的时候推广下去,我们发现很难,可能花了100分功夫,可能转化率也就只有10%,但是随着大商所、郑商所和上期所铜期权的上市,更多参与者对于期权理解和运用能力学习非常快,这和各大交易所推出场内期权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因为它联合所有期货交易者包括证券能够参与到投资者教育里面,中国人学习能力非常快,每年各大高校也培育出金融从业工程人员,从去年大商所上市场内期权以后活跃明显活跃起来了。
比如说2018年1-7月份场外期权大宗商品类成交1.68万亿,成长了2.8倍样子,规模涨了1.84倍,如果大家紧跟着场内市场发展观察,可以发现去年比前年涨的更快,它的市场深度还有客户参与度明显增加了。场内和场外谁先行就会带动后者,后者再会带动前者。今年正因为有了豆粕、白糖、铜以后,我们发现它的价格逐渐让我们看到市场交易的价格,波动率也越来越稳定,价差也在收窄,基于期权基础上我们进行二次研发,比如说高盛的演讲嘉宾说的,在外国说这个产品做的复杂,但是没有基础期权情况下,我们做的复杂产品会增加客户迷惑度,今天我们在推出豆粕和白糖期货的情况下,是在期权基础上二次加工。但是这里面有自然的需求,中国的一些先行企业会逐渐发现这些需求,我们就不断提供相应的产品。如果没有一些基础的产品,我们在谈这个问题就会发现更多客户风险,可能客户有风险,我的风险也会更大。谢谢。
张墨阳:两位很有意思,都提到了交易风险和清算的风险。确实对于股票市场来说,如果不知道如何卖空的话,你的业绩可能也不会太好。所以,在期权市场也不说只能买,有的时候也要卖。Andrew也说到买期权的话要交期权费,那到底对于投机者和套期保值者或者对冲者来说,什么样的平衡是最好的。我想印度的人口和中国差不多,我们的文化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和西方市场不太一样,西方市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主导的,机构投资者他们对期权是比较了解的,他们是主要期权市场参与者。但是在中国市场和印度市场不太一样,他们是进场以后再慢慢来学习产品。对于真正的投资者或者一些进行风险对冲的这些投资者和投机者之间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平衡是最好的?
Ashish Srivastava: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交易所和监管机构都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我不会说投机者一定是坏的,但要确保套期保值的人也能够进入到市场,才能够真的发挥市场上的优势。其中的一方是被动地接受流动性,它不是价格的制定者,而另外一方是价格制定者。投机者也可以分成两类,一种是非常知情的投机者,他们是善于应用技术,另外一些可能是不太了解市场的。从套期保值者的角度来说,即便是有好的产品,有好的技术,如果没有流动性也没有办法。其实投机者可以让市场变得更加高效,对于他们同时参与现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的这些套期保值者来说,其实投机者可以使得市场更加高效,而且能够提供流动性。
对于那些不知情的投机者来说,他们可能不是很熟练的投资者,他们去买看涨或者看跌的期权也很盲目,这些人是在赌博。但是如果你想要流动性的话是需要付出成本的。那些提供了流动性,提供了很好市场效率的这些人是需要赚钱的。他们的钱是从买卖期权当中获取的,而不是来自于交易所的。对于赌博的这一类来说,他对任何市场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但是那些好的投机者可以让市场更加高效,同时又能够从里面赚钱,又能提供流动性,那我觉得他们对市场来说并不是坏事。只有这样的话,那些套期保值的人才有交易的对手方,他们需要高效的定价,需要流动性,他们能够有交易的对手,才能实现他们套期保值的目的。只有存在投机者才存在套期保值的人,总有一方要赚钱,最终到底什么平衡才是最好的,我也不知道。
Andrew Glass:之前也提到我们需要有生态系统,同时也需要参与者的多元性,我们买期权有不同的出发点,在我们开发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至少我们看到有些交易所在做,就是做息差的交易。开始之后会有更多的市场动能出现,会出现比较快的增长,更多用交易所价格作为定价和透明度的锚,同时影响交易,有了这样的使用交易所的习惯,期权合约就可以变成非常好的避险工具。就像我们在农业大宗商品市场发生的情况一样,我们可以看到期权的参与度,从现货制造企业、生产企业,参与度热情非常高,也有链条上其他参与者,这是我们看到整个市场的演进,在现货这块有很多的人去用这样的期权来缓释他们的风险。另一侧有一些金融机构,不同系数的一些机构,比如说你可能要有组合期权看涨和估出的期权作为组合,我觉得还是有很多的机遇。可能现在更多要看到的是金融机构参与者他们的一些机会,我们可能看到他们会需要对自己的仓位进行调整,如果在一侧参与者过多或者过少,这样流动性都是有问题的,没有办法提供流动性的覆盖。流动性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讲非常重要,因为它能用数学的方法,在讲期权市场的时候大家都在讲微笑曲线。用期权可以揭示很多道理,这个方法告诉你有一个方向的交易在发生。这听上去好像有些复杂,但实际上期权用途不是非常复杂。
Lan Nissen:我觉得你讲的没错,不同的结果多样性非常重要,不同的投资人寻求不同的结果,更可持续才能让这个市场更壮大,所以你刚才讲到生态系统的概念非常重要,流动性要来自不同的渠道。在高波动性和低波动性的时候会满足不同的胃口。讲到可持续性,流动性的深度取决于参与者的数量和种类,通过市场生态圈的壮大把市场做的更具可持续性。
陆文奇:关于投资者和保值类客户的比例,第一,很难有完全量化的标准,到底是40:60、30:70还是20:80最好,这很难说。第二,好不好肯定是从效果检验。对于投资者来说,需要判断这个市场有没有价格发现的功能;对于风险管理业务这个产业来说,就是看第一有没有价格发现功能,第二有没有足够流动性,第三需要进入交割的时候能否平稳交割。从这些细化的标准考核的话,我觉得更适合探讨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从这几个切入点。总体的原则肯定是越多参与者越好,这一点国内商品市场最近几年做的非常不错,参与者非常均衡,这是我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如果说还有那么一丝不足的话,就是参与者在期限上面还不够均衡。在期权上面我们看到投资者交易的几乎都是1个月,2个月的期权,很少超过3个月的期权,而产业感兴趣都是6个月以上的,其实在海外产业做3年、5年都是有的,在这块我们国内是缺失的,也就是说投资和产量是比较均衡的,但是在期现上我们还是有很多可以努力拓展的空间。
James Busby:我想补充一点流动性和稳定性的比较权衡,用中国的期货市场和国外做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中国大宗商品的期货持仓量是几倍的水平,那些发达市场可能是10或者是更多的倍数。所以,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怎么获得稳定性,要有非常多元化的客户基础,这样能够带来价格透明度。如果一侧或者一类客户太拥挤的话,出现波动性高的时候,这些投资人可能会消失。如果有一个更广泛,更多元化的投资者基础,不仅仅有价格透明度的好处,另外有不同的参与主体,他们可以相互作用,不会太倾向于一侧。
魏峰:投资者结构,实际上中国期货市场一直都存在着投资者结构的问题,就是说我们的从业人员还有交易所,包括监管机构,实际上都非常想要更多机构投资者、套期保值者能够加入市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起到期货它应该发挥功能的地方。在过去几年过程中,实际上我国交易所做了很多路演,去不同的大中小、上中下企业做努力,我们所做的这些努力就是想改变交易结构。我们现在在做场外市场的时候我们发现找到了买方,有可能找不到卖方,这是出现的问题。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市场在慢慢改善。比如说中国期权很有意思,中国人口众多,而且中国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要想把一些能够基于创新工具推广到一些真正需要的地方,还需要一点情怀,甚至需要很大的政府监管机构的支持。有了场外期权,在中国的东北,给种植玉米的农民设计出来看跌期权(实际上他也不知道看跌期权是什么),由行业里比较接地气的老总把这个期权卖给农民,把这当做保险,他们非常容易接受,这是在几年前,一直到今年都是围绕着大商所的玉米,我们一直在不断的加大覆盖,用场外服务他们。保险公司和农民会说根据种田的收益和买保险的费用,综合评价一下到底值不值得买,对于世界上所有农民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现在我们感觉卖是比较贵一些。发现跟私募机构说半个小时,比跟企业说三个小时效果好,有些私募企业愿意做提供玉米保险的卖方,我们今年操作起来就比去年要好一些,我们也听说交易所有可能推出玉米期权,明年再回来开这个论坛的时候,我觉得可能吸引更多的买方和卖方。品种标的的市场化程度有多高很重要,我们感觉这个事情正在慢慢改善。
Andrew Glass:我觉得你刚才讲了非常好的一些观点,我注意到确实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我们如果去看一些大的交易所,它们有非常广泛多元化的参与,同时产品期限也有非常丰富的产品,地缘也有覆盖。中国在走的越快越远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在这样一些领域发力,去吸引更多参与者,让市场能够更加稳健,让期权市场有更长期限的期权合约,这肯定是我们需要提倡的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期权市场,我们刚才讲到东北的农民。确实给了他们好的避险工具,保障收入底层的这样人的收入,包括矿工和农民。大家如果思考一下,就是对于玉米的最低价格保障,实际上农民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机理,但是他知道能有保障的话,就可以对农民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保障他们的收入,特别是在田间劳作的底层人民。所以,最终的目的是提供保障,真正为社会做一些好事。
张墨阳:没错,您刚才提到了公司投资人怎么用期权工具,不知道各位有没有一些例子可以进一步阐释人们从期权市场这块能够看到除了期货以外的好处,有没有一些例子可以证明比期货还有更额外的好处。
Lan Nissen:有一些收益叠加的策略,如果我们看一下全球收益情况的话,可以用期权来扩大收益,至少在权益类这块是有非常大的帮助。
Ashish Srivastava:期权也能够提供很多的信息披露,期权更多是跟波动性有关的交易,这块有一些信息可能是期货市场单独无法提供的,所以这个信息提供的价值是很重要的,除此之外,波动的微笑曲线或者其他系数,也能够给大家揭示市场的牛熊,揭示市场发展未来的方向。如果只是看波动性实际指标的话是看不到市场恐慌情绪的,所以它可以提供补充性的信息来源,这是我的一个补充。
Lan Nissen:我想补充一下,我们看有一些研究看期权市场的功能,它能够用于分析和观测现货市场标的资产,又回到生态系统这个问题上,通过价差来实现对实物市场的反馈。所以,这是能够给市场带来一种新的动力,对于整个市场的繁荣是非常有帮助的。不管是新兴市场的发展还是发达市场研究,这样的主题在研究里面被多次提到,是一个结论。
Andrew Glass:我们刚才讲到金融参与者他们的参与,他们有时候可能会去看Delta,通过期权市场来去除实物商品的波动性,但有些可能是去交易,像Gamma以及其他的系数的。
陆文奇:今天讨论期权有什么期货达不到效果,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投资类的,一个是类产业类做保值的。做投资类的,如果用做期货的思维思考一件事情的话,观点一般都是涨跌的观点,比如说螺纹钢现在4200,有人看空,买了一个3500的看跌期权,最终价格跌到3600,就觉得很可惜。因为观点对了可是没有赚到钱,或者产品做错了,我就说如果不是期权的话不会倒逼自己深刻思考这件事情,其实这并不是看空的观点而是价格能否跌破3500的观点。如果不是期权的话,所有思考研究都还是在围绕4200,就是会不会跌破4200,然后去做交易。如果做期权的话,买3500看跌,表达的是会跌破3500的观点,市场上很缺乏这样灵活的观点。如果你买的是三个月看跌到3500的期权,表达的是三个月内会跌破3500的观点,可是第四个月才跌破,这是期权会给投资者带来比较深刻的改变,让他去深刻的去想我的观点有什么细节需要我强化出来去研究的,而不再是一个真正的涨跌。
我再举一个产业的例子,产业什么时候会用期权是期货不能提供的呢?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产业需不需要做保值。这个问题往简单的来说,当然产业需要做价格管理,可是产业不需要做僵化的价格管理,因为对所有产业来说,只要做这个现货只要开张天然就是有敞口的,如果什么敞口都没有的话,现货都不用做。它不一定关心现在一点敞口都没有,很多产业关心的是极端的风险敞口,很多上市公司不可以一点价格波动都没有,股民投资上市公司也希望有价格参与,假如只想保护极端保护,而对上下10%或者20%的波动区间不那么敏感,不需要保护的话,期货是做不到的,但期权可以做到。所以,我举了两个很小的案例来说明一下期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帮助。
James Busby:期货是长短多空的操作,而期权能够让让你真正去构建。是否去套要看有没有价值,能够优化风险。客户当中可能是针对于某一个时间点或者价位有要求,就能够有更多调整空间,而不是像期货那样,它的到期日比较僵化,而且也会更多受制于标的资产的实际运行,期权能够给更多期现的选择和更多的调整余地。
张墨阳:听上去期货好像中国功夫的棍术,而期权更加灵活,像九节鞭一样,如果有一个更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使用期权的话,到底需要各方做些什么呢?肯定不可能是由交易所唱独角戏,还需要有经纪机构、中介机构、投资机构等等大家都要参与。大家能不能简单的给我们提一些建议,我们怎样能够构建更好的期权市场?
James Busby:我用另外的例子,大家希望有更长期的套保或者对冲的工具,比如说大宗交易,或者一揽子交易,等等特定的合约,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产品,没有价格透明度。但是,大家还是可以在曲线上选择价位,而且大家可以进行协商。并且大家也能够有安全度,虽然我们有显示出来的价格,但是市场要深度更多一些,全球客户现在越来越愿意挖掘场内交易产品,而过去这些产品往往是在场外进行的。
Andrew Glass:再教育这方面也是关键,尤其是我们要做大期权市场,开拓新领域的时候。现在发展变化非常快,有一些投资人还是觉得期权是恶魔的工具,他们也不做期权,他们其实也不懂期权,所以这里需要做区分,有些要去尝试,他们要去做场景分析,他们应该做一下影子头寸,而不要去实际持仓。这里的成熟度非常重要,如果大型企业认为他们可能买一些低Delta的期权,就像彩票一样,我们要去跨越这个障碍,如时候大家都逃离市场的话,流动性很难挽救回来,所以投资者教育非常重要,不要让大家形成期权不好的感觉。尤其对中国这样相对封闭的市场,在没有充分国际投资者参与这个市场的时候,这一点就更加重要。
另外结合过去在新加坡的经验,有很多人参与到期权市场,大家发现很难满足保证金的要求用于杠杆期权。比如说用看跌期权筹资然后去买看涨期权杠杆。同时还要能够做多看空期权,这个时候需要在市场当中有更多的可能性,去研究到底保证金要怎么优化它的结构。
Lan Nissen:我谈一下教育,教育也要有一致性,我们看到有很多的例子当中交易所非常兴奋,做了很多教育,跟经纪机构合作做了一年以后,市场已经有很多活力,有很多人参与,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合作,跟那些年轻市场主体去合作,年复一年进行教育。特别是在中国经常是做十年期规划的,也就是说我们要长期规划教育战略,而不是做一锤子买卖,一阵风就完了。
Ashish Srivastava:我想补充一下,我们讨论了到底期权对于农民有什么样的帮助,我们刚才也讨论过甚至农业企业,可能投资水平也不是很高,尤其是一些中小农户,讲到这个生态系统,也许政府可以有所作为,我们需要了解怎么能够让印度登上这个平台,印度或者中国农民可能都不懂,甚至不知道有期货这个东西,能不能用好现货市场都存疑,他们现在有没有钱去出权利金买期权这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我们的销售模型可能要推出一些中介服务企业,能够让他们在农民和交易平台之间居间协调。比如说像期权加保险这是很好的举措,中国政府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好的工作。今后市场不断的发展,我们就可以让这样的事情更加高效,保险更像期权而不像期货,也就是保险公司设计一个产品卖给农民,其实是要保障农民未来的收益。更像期权市场,期权市场能够为他提供帮助,动员农民,农民自己水平不够,没有办法直接参与,他们通过中介机构、代理机构进行参与,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进入场内市场的平台,知道比如说哪些是流动性、内涵波动性等等这些知识,让他们进行了解。也许中国政府可以考虑中介机构的服务体系,由这些中介机构帮助农民对冲他们的敞口,比如说保险+期货这样的举措就可以更好发挥作用。
陆文奇:我跟Nissen的观点一样,就是持之以恒。刚才举的例子是期货就像一根棍一样,一根棍基本上谁都会使,可是要把一条鞭子放在你手里,绝大多数人都是不会使的,除了放在家里作为摆设基本没有太多用处。当下最大问题就是我们要教会不管是投资类客户还是产业类客户怎么使用期权这个产品,我觉得这个教的过程中,我们现在需要一个多维度的投资者教育,需要各个机构,通过各个不同方式多层次进行教育,要形成体系,不管是国内交易所还是海外交易所都在做的事情,金融机构也在做这个事情,经纪公司、券商都在做这个事情,产业又有很多实体成功案例拿出来交流,保险+期货就是很好的案例,在这三年在投资者教育过程当中起到不少作用,这只是针对某一个种类的投资者,我们能不能对更广的投资者做更系统性的教育,这是不可或缺的。总而言之投资者教育道路很漫长,所以第一点努力不可少,第二点时间也不可少,这两点缺一不可。
魏峰:大家说都很对,我想了一下教育非常重要,做教育不是几个公司,几个人能做的事情,市场还是需要更多的人,一代接一代培养的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我觉得凭着这些优秀大学生的非常快的学习速度,但是我们需要长期更多的就业和学习机会,有就业机会必须有商业模式。自从场内期权推出以后,有10家,未来有20、30、40家的公司,每个公司都要配备相应的人才,我们会再招聘更多的人才,我觉得市场的教育或者市场的辅助,推它往前走,最重要的是有好的商业模式,人创造商业模式,这也算是人力资源的发展。
作为卖方我们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能不能把交易者的成功案例在每周五写一个小小的文章,发给产业客户或者投资客户,他们还是需要教育的,这样做市场投资更好一些。我们现在在市场上做的还不够好,相比你们这些在海外这些,我们的资本金不够强大,人员不够强大,合规风控体系不够健全,支持我们做大做强的技术信息都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判断错了客户受到伤害,那以后怎么再继续做呢,另外,也希望做市商交易费用能够再降低一些。
(责任编辑:陈姗 HF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