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期货消息 2018年10月15日至17日,大连商品交易所与英国期货期权世界(FOW)联合举办的“中国及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论坛”在大连召开。会议以“期权市场机遇和挑战”为主题,中国证监会、行业协会和地方政府等领导出席,国内外交易所高管、投资机构负责人、跨国企业代表等各相关领域的权威人士和资深专家在会上做主题演讲或参与论坛讨论。和讯期货参与全程直播。
论坛主题:金融科技/监管科技等新技术的现实应用
主持人:深圳证券交易所总工程师喻华丽
论坛嘉宾:
Gartner研究副总裁孙志勇
ION集团亚太区总经理Terence Ang
CQG技术公司亚太区总裁Rod Giffen
Horizon 北亚地区总经理Adrien Mastronadi
FIS Global董事Leif Strid
技术创新与业务创新的关系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在合规监管领域的具体应用与前景展望
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金融科技如何更好支持期权未来业务和监管发展
王玲:大家好,我是来自华泰证券的王玲,我在信息技术部工作,主要负责研发。华泰证券是国内综合性券商,主要业务覆盖大投行、大资管和财富管理零售,以这三条为主线,近些年我们一直坚持科技先行,所以在科技领域做了大力投入和发展,目的也很简单,我们要用科学技术去搭建金融的平台,我们要用科学方法论把业务踏踏实实做好,谢谢。
孙志勇:大家好,我是来自于Gartner中国区分析师孙志勇,我本人研究背景是在几个方面,有几个个人标签:我做过数年AI领域的研发,第二就是现在市场上比较火的概念,叫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落地是我另外一个主要研究方向,那就是运营模式的变革。另外,花一点时间介绍一下Gartner,是专门从事IT领域研究和前瞻性分析全球资讯机构和研究公司。
Terence Ang:我代表ION集团,我本人花了14年的时间做期货交易,之后也做很多技术工作,我们ION集团在前台、中台、后台都有提供解决方案,我们的主业客户为期货公司、银行,帮助他们日常进行交易的促成。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是能够帮助主要客户聚焦主业,不用担心技术和软件的效果。所以,我们能够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包括云服务,还有数据中心这样一整套服务给客户。
Rod Giffen:大家下午好,我叫Rod Giffen,我是CQG技术公司亚太区总裁。CQG公司在80年代以做贸易起家,我们主要负责期货公司在美国市场上的产品销售,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前端的客服软件,目前我们有两个网络:一个是市场营销和销售,第二个是帮助客户连通交易所,我们有一个网络是所有期货公司跟市场跟客户连接的一套系统。
Adrien Mastronadi:我叫Adrien,是Horizon北亚区总经理,我们主要做交易和相关软件服务,我们的产品在中国有一些做市商在用,我们对于衍生品有一个专注领域,我们提供期权合约的管理,还有定价的发现,也有帮助客户定制化他们交易策略的做法。我们在大陆地区也有经销的网络。
Leif Strid: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上周我们刚刚庆祝了50周年,我们是1968年成立的,主要服务银行。之后我们把业务扩大到交易中间商,现在我们负责各个市场里面电子盘的服务。我们在清算、保证金、风险管理这块特别关注。谈到中国市场发展,我们觉得场外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产品是非常适配的解决方案,我们在全球有非常多的办公室,在国内也有。
喻华丽:谢谢各位。金融科技的运用,从业务角度希望它能够给业务带来新的价值或者新的赋能。比如说解决业务痛点,消除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及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以及能够帮助我们在业务运营和风控能力方面能够带来效率的提升,成本下降,改进用户体验,增进监管效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运用和发展的进展可能会有差异,正好有Gartner的孙总,首先请您站在研究所和观察的角度来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孙志勇:谢谢主持人。刚才就像喻总您谈到的,我们看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不同类型创新性的技术都在不断进行迭代、发展。应用市场当中,比如说区块链,就是区块链钱包平台的应用,包括在金融风控领域,在金融衍生品领域不同的应用方式,包括大家经常看到的基于NLP、自然语言处理的对话接口。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想抛给所有在座的各位,我们在做金融创新的时候,第一件事是科技还是商业呢?从我专业研究领域,我觉得所有一切创新都是业务问题,都是商业逻辑问题,在模式研究过程中我花数年在思考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带来这一系列商业的变革。
如果以金融或者期货行业为例的话,当前整个期货行业业务痛点,包括业务需求在哪儿呢?首先我们会看到整个市场的盘子不够大,原因很简单,首先就是我们谈增量的准客户,新客户认为整个期货行业风险非常大,缺少专业性的、系统性的实习工具和指导工具。这时候我们看到的是,支撑业务痛点或者解决业务痛点的办法是用数字化手段和数字化创新手段,所以我们看到像AI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
我们可以再看存量市场,就是现有专业性玩家他们最大的痛点是寻求短线交易,但是短线交易的时候不可能期望每个人花更多时间盯着大盘,关注K线每一个动作和跳动,这时候如果有很多智能投顾,包括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整个市场的交易就会变得更加活跃。
第三方面我们会发现相较于其他领域的专业分析师,期货领域分析师从个人案例打造,包括从个人收入来讲没那么优秀,所以他们要找到自己能做知识分享、做个人IP的平台。如果我们能基于像5G、移动的平台去创造一个让他们提升自己IP、提升自己业务价值包括自己个人身家手段的话,你就会见到更为专业的分析师,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引导新的用户或者增量的玩家,然后提供更好的市场活跃度,市场交易量就会上来。总结来看,数字化转型或者创新的确是一个商业问题,不是一个科技问题。
喻华丽:谢谢孙总的专业分享。我们也有幸请到境外来自不同国家的四家金融科技公司的代表,他们各有侧重的服务产品,服务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金融机构,我想请他们分享一下在服务产品本身,金融科技本身的发展,以及服务客户实际过程中,你们观察到或者是你们的经验,在相关国家或者地区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发展的现状,首先有请Terence先生分享。
Terence Ang:如果我们看一下区块链技术,这可以说是一个热词,讲到技术或者其他我们观察的动向,现在进行的项目非常之多,有很多的银行、交易所都在运用区块链技术,将其用于他们的交易流程当中,使得证券交易得以处理。这些项目现在在全球展开,有很多项目,也许有百分之六、七十经过1年尝试之后就结束掉了,就是因为解决方案的扩展性还有解决方案的安全性,让大家都非常的纠结。但是另外如何监管也是一个问题,讲到人工智能,如果我们看一下,有一个美国航空公司,在年初的时候,有一个客人有可能有风险,看到他的里程积累或者票价付了多少钱,什么时候是通过人工智能选出来这样风险的客户,把他驱赶下去。这个时候人工智能这个市场,我们如何能够撬动它,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输入,如何实施,这些对我们来讲非常有相关性,在交易处理方面,目前来讲都是在后台处理。之后再由系统把它接过来之后会有例外会转到中台处理。在我们行业当中现在有很多数据是可以捕捉到的,收集到这些数据以后问题是我们如何利用这样一些信息能够是的我们获得洞见。
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是生成业务,而不要去操心监管报告。特别是银行,几乎对所有的银行来说,把报告做对都是痛点。在后台我们提供我们的解决方案,使得大家能够获取信息,能够直观的掌控信息的访问权限,生成你的报告,根据不同的交易所不同要求形成针对于适合你的报告。因为有些银行要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多个交易所开展业务,要满足各个监管主体的要求,那也就是我们要掌握相应的信息来做对各个地方的报告,这就是我们要能够不只收集信息,而且能够使其具有相关性,能够支持报告的生成,同时也需要到底什么样的报告提供给哪个监管主体。
Rod Giffen:我们现在观察到我们的客户具有全球性,其中包括美国,多处的数据点是在美国生成的,说到全球其他地方也有,作为金融科技改造我们这个行业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上,我们的客户包括终端客户以及交易员,他们会用我们前台的系统,我们看到人工智能还有机器学习影响力主要集中在这个领域,很容易能够看到,也很容易能够进行讨论。这里面有很多相互冲突的利益存在,比如说像区块链,它现在也形成了自己的产业。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用人工智能进行市场监测,这在全球已经开始了。从交易员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能够形成强大的方式进行系统测试。从机构买方看到已经在采用,我这边有更多详细的信息跟大家分享,一般买方一般不愿意多跟大家去讲。
另外比较滞后的就是要迈向交易运行,技术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投资能力,他们需要利用一些人工智能寻找规律,寻找洞见,能够通过借助那些我们自己人眼不可见的海量数据实现这样的能力。如果以可负担的成本来实现,那么人工智能就能够得以采用。我相信在未来几年我们会看到这个趋势的兴起。
人工智能更多地体现在客户体验的能力,使得包括自己行业企业提高客户体验水平,能够有助于像您刚才讲到的有些是全球性的机会,比如说我去看账户的时候,我会看到已经有机器人投顾提供一些建议了。我们可以提供给客户,不管是经纪机构还是网上零售企业,都能够通过这个技术实现更好的体验,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
另外,我们还在幕后看到,作为一种让参与主体在资本市场上降低成本的一种方式,我认为可以讲目前还是早期阶段,多数成本,不管是区块链还是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得到实现,我在今后几年能够看到进一步的发展,在美国这个问题已经提前的比较突出。我们可以看到现在这个势头越来越强,而不是越来越弱。区块链略有不同,它有它的能力,而且它也在讨论区块链如何改造行业相关的程序,这种方式和人工智能的改变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也开始看到现有企业在行业里面投入力度越来越大,去构建他们的数字化的资产和技术。比如说支持机构性数字资产的平台进行托管服务,相关的问题要得到解决。还会看到一个澳大利亚的交易所,它的项目有所推迟,但是有一个2020或者2021年的清算系统迁移的限期,要能够迁到区块链上。我们能够看到这个趋势,虽然还在早期,但是正在发生,可以说数亿十亿级美元的节省,将能够在行业得以实现。区块链这样的技术可以说正在处于实施的早期,我就说这些,谢谢。
Adrien Mastronadi:比如说一些前台技术,这也是人工智能现在投资的一个重点,区块链好像并没有那么多,现在做市还有算法交易等等,这些方面当然也有一些人工智能的使用。有一些市场主体在这方面也在进行投入,我也看到一些应用。特别是用于中国的期权,我们能够做更好的波动性的模型,有一些市场可能流动性还没有做好,就像中国的期权市场,我们也看到深度学习这方面也在进行投资。另外对行权的模型,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订单薄上处于最好的位置,我们需要相应的模型来实现这一点。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投资在不断涌入,但是也有它的局限性,迄今为止还不能够让人工智能进行交易决策,主要是因为有监管合规的要求,其中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人工智能是一个黑箱,没办法解释这个模型,没办法跟合规人员、监管部门去讲到底这个交易是怎么做的。在交易系统的外部比如说波动模型、定价模型,有一些具体做市行为,他们是可以做的,但是现在不可能让人工智能来做一些核心的决定。
Leif Strid:我想回应前面几位嘉宾所讲的观点。当然后台现在也在对账方面正在用机器学习,这对于市场参与主体来讲非常有益。它能够处理更多的交易,更多的数据流,能够比人工做得更为迅速,能够服务更多的客户,既包括有金融机构、生产者,还有交易所以及清算机构等等,都可以得到服务。
机器学习就我们所见广泛用于交易的监测。今天我们也曾经讲到过,我们看到过实施风险以及交易的风险,这方面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防范市场的波动以及对于其他市场主体产生不利影响的变动。我们希望用机器学习进行市场监测,进行实时监测,同时处理海量数据,能够应对大数据,能够在日间进行全程监测,能够据此实现更为优化的市场结构。就像今天所谈到的,我们的风险模型是否正确,做市商的实际头寸是什么,如果有复杂的期权策略的话,到底模型是不是对的,有一些保证金是不是过高了,大家都担心这里面风险的存在。目前我们的主题是要了解到底在风险方面下面关注一些什么,我们看到的就是:有一些不同的曲线也有一些切口,我们需要防范系统的失灵,我们不只要在隔夜去做,而且一天做很多次。我们要去做6-8个小时的分析和报告,但是我们需要更加持续,更有响应性地针对市场需求进行监测和统计。
在区块链这方面,我也同意刚才几位的意见,现在有很多区块链产品推出,但是也有一些模式无疾而终。我们公司在区块链要看在现实当中是否能够满足需求,比如说用一些技术能够带来收益,但是需要让这样的收益在其他市场中也可以实现,比如说双边技术,我们就可以通过区块链实现增长,我们要问一下这样的区块链是不是能够使各方取得共赢,在集中清算当中也很强大,而且也能够受益于技术进步,我们会在这方面提供很多解决方案,比如说像前台、风险,当然对于参与主体也是这样,他们提供更多信息,有更多的价格点,他们希望有先进的技术使得他们能够看到这些数据。
喻华丽:谢谢境外专家,重点提到区块链技术在后台清算、信息共享方面场景的应用,还有AI大数据在交易监测、市场监控以及风险模型、做市商等业务场景的应用。
接下来有请王玲总,代表国内证券公司分享一下中国的情况。你们在金融科技和数字化转型这个领域深耕多年,是业内的专家,也带领你们团队在金融科技方面是先行者,做了大量应用探索,请王玲总。
王玲:主持人过奖。前面的新技术都被讲完了,我想讲一些基础科技的运用。正如同中国券商行业的发展,科技领域是刚刚起步的。所以有大的事情要做,就拿这次论坛的衍生品主题线而言,我们的业务也刚刚起步。所以,面临着大量基础设施,科技是需要去奋力填补的,比如说我们要有自己的做市系统,我们还要有自己的结算平台,我们还要有自己非常高效的风控系统,这些实际上是我们之前都没有的,所以从0到1,我们首先具备。
现在华泰作为做市商,就承担着交易商和经纪商的职责,而这两个领域都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刚才说到的都是交易商的职责,因为涉及做市,需要有风控,需要有对冲管理,需要有产品的延续期的管理等等,这些是交易上的职责。但我们还会在经纪商这个领域,我们也面临大量的痛点,因为我们的市场人员、结构都非常复杂,规模也巨大。所以,这是我们的特点。在这样特点下,我们的风控管理,实际上被我们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监管部门要求我们明确每一分钱流向,也清楚地知道交易对手的目的和交易的方式。这些问题怎么解决?靠大量传统人力模式区别解决是不可行的。我们现在就在谋求的是,我们在资讯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能不能用科技的方法帮这个过程更加高效、严谨、客观一些,少一些猫腻,多一些透明。所以,我们在探索着,是不是可以用海量的数据去挖掘人和人之间的图谱关系,最终的交易者实际上都是人,我们之前说的很多是企业图谱,我们现在更想做的是人的图谱,这个人跟企业,跟交易对手方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我们想做这件事情,我们希望把它用到经纪商这个领域去鉴别客户,服务真正有产品需求的客户,让这项业务能够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
所以我也非常赞同孙总的那句话,科技的事情最终目标不是科技本身,最终目标应该是业务。刚才各位专家也提到区块链,提到了很多新的技术,我觉得区块链很好,其实通过这项技术设计本身透露出来的理念是我非常欣赏和折服的。但这个技术的应用,坦率的说华泰并没有那么超前。我们有一个民间组织,我们叫TC组织,是有一群人喜欢区块链,去专门研究它、跟踪它,但是他们想做的很多项目都被我否了。因为我觉得传统技术能做的为什么要用区块链做,那个成本和风险收益实际上是不成正比的,对于一个企业的选择而言不应该这么做。
但我觉得随着业务的深入推广,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市场,市场风险的时候,我们一定能找到区块链它所适用的那一块真正属于它的场景,而那时候我们也许可以把区块链用到真正信用的跟踪、保障、发现的领域,让场外市场更加透明,更加高效。也许区块链我们还可以把它用到数字化资产,像ICO之前也炒的很热,这里面本身会有很多风险。但ICO本身这个过程,我认为从终端资产角度来讲,对一个用户来讲它是非常美好的过程,如果我们真正能够把数字化资产也引进来,让它合理的发展,并且用我们的衍生品去丰富这个市场的话,我觉得这也是我希望能够做到的事情。
喻华丽:从各位专家分享中看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兴技术可以应用到全业务链各个环节,覆盖前台、中台、后台。在此我也代表机构分享一下核心机构在金融科技创新业务的情况,以深交所为例,我们也是科技引领的实践者和探索者,特别希望能够抓住新型技术的发展机遇,利用新型技术提高科技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新型技术应用于市场服务,市场监管,业务运营,风险控制等各个领域。据我的了解,其他交易所还有结算公司都是大力投入金融科技的发展来提升我们的服务设备。深交所在建设新一代交易系统方面实现了基于开放平台分布式的架构,这是现代化架构技术系统。同时在科技监管方面发力,着手建了新一代监察系统、新一代网站,还有企业画像等分析型的应用系统,实现传统技术架构与新型架构融合,实现传统AI和新一代AI的融合应用,也建立大数据平台,能够提高业务创新应用数据分析能力方面,加大投入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使得业务、决策、运营以数学来说话。包括我们的监管,具体到期权这个业务领域,深交所在4年多以前,就已经覆盖了交易、风控、业务管理、做市商等方面,还有联合结算公司、行业经营机构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全程演练4年多,等待业务政策的批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金融科技给业务带来的支撑作用各价值,离开了金融科技本身,现在业务的创新就无从实现。
金融科技本身发展很快,科技工作者在各个业务领域能够加快业务的突破,在取得成果推广应用同时,也是加大技术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的研判,能够把握新技术的应用趋势和态势,能够为未来做些前瞻性的技术储备。我想也请各位专家能够从金融科技未来发展趋势,对金融科技、监管科技未来的发展做一个展望,首先有请Terence先生开始。
Terence Ang:我们现在做业务的方式和5年前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退一步思考一下,我们打车可以用滴滴、Uber,现金支付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中国已经进入电子支付时代,5年前我来中国的时候还要带很多现金,现在都可以通过银联或者支付宝支付。要去小饭馆吃个饭,可能人家还没有零钱找给你了,所以我们现在都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来支付。
在科技领域这个行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几位嘉宾也提到现在一些新的技术,在处理交易的时候,原来可能需要两天,现在几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我们也在和银行合作,要做一个实时的账簿,可以看到实时保证金的状况。我们很多客户也在采用科技,他们的后台现在都是通过鼠标就可以操作,包括保证金的计算等等。在这些科技被运用之前,监管机构一直处在行业的后面在追赶,但是现在科技可以使得监管机构提前能够防范一些风险。
Rod Giffen:我想美国的客户在监管这一方面,他们预期未来会更加趋严。这本身我觉得并不是一件坏事,监管是希望能够确保市场的稳定,这当然是好的,但他们也会抱怨监管成本太高。实际上这应该是我们整个行业共同目标,包括监管机构的目标,都应该要降低监管成本。我们认为科技在短期和中期应该能够较大幅度降低监管成本,我们看到现在监管已经变得元素化,比如说利用人工智能实施监管,这也是与其在未来给供应商带来很多的商业机会。我们的客户在这些科技上面的花费,有的时候对于他们核心业务来说本身是一种负担,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减少他们带监管科技方面的成本。
另外,Terence刚才也说了,原来监管机构一般都是跟在行业的后面,无论是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还是其他监管机构。他们在追赶行业方面应该说做的还不错,但是现在新的科技出现了需要一些新的监管方式,这也可能能够为减少监管成本带来一种解决方案。现在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行业内公司,都需要更多的信息和数据,科技应该能够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无论是用人工智能还是区块链,未来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Adrien Mastronadi:我们所看到的是,我们从一个软件供应商变成的服务提供商,我们把它称为API经济,以前要卖软件,以前买的软件之后很难进行修改,现在很多客户他们自己来做自己的系统,它开放API,他们建立自己的平台,这样他们不需要使用别人设计的软件,可以自己使用他们的系统,他们可以买一些API,从不同的渠道然后就可以使用了,这样他不用和别人分享他的想法。
Leif Strid:对API的需求以及定制化,现在是前所未有的多,这也是一种范式的变化,无论是监管的报告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一些标准,人们在互相交流到底这是交易的报告还是结算的报告,我们需要看到这些机器能够有能力一致的推出这种报告,能够使得交易所对他们有信心。我们也需要能够一致提供这种标准化的信息,举个例子,这是人们经常争论的问题,就是产品不是动态的数据,而是静态的数据,我们到底在不同的系统里面怎么样比较这些静态的数据。如果我们有一个API可以在不同系统里面把数据标准化,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看到数据来源。如果这是一个数据API或者是一个工具的话,它可以带来很大的优势,因为它可以接入任何一个系统。如果是一个客户的API,比如说他的社保号码或者内部数据,都可以在系统里面保存和调用。未来监管报告可以产生的速度加快。
另外我们也听到关于拓扑,我们现在也在了解这些账户的所有权,在他们交易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市场上的集中度情况,无论是在交易所还是在场外。我想这应该都是未来监管机构要考虑的问题。
王玲:关于科技的未来,我想先说一个结论,我觉得未来的科技或者是未来的社会应该都是软件的世界,首先我们应该去想的是,我们做科技的人员的使命是什么,虽然我从事的是金融行业,但我毕竟是一个软件从业者,所以我的使命很简单,就是我希望所有一切问题都用软件去解决,所有现实社会一切过程都用数字去量化。所以,我们还有一个想法是:当我们去服务客户的时候,这些客户可能是企业实业客户,我希望我们也能够把我们的科技成果输出给他们,帮他们实现他们生产的数据化,进而把他们的生产过程和我们的金融体系运作平台对接起来,形成一个高效金融生产的流程,能够实现一个端到端的成果,这是我对金融科技未来的一些假想。
对于未来技术的发展,我觉得一定会围绕一个字,那就是“快”。刚才各位专家都说到,我们将来一定会实时、一定要实时交易,实时清算,实时风控,所有一切都是实时的,其实就是速度二字,这个快的过程体现两个环节,第一数据获取能力要非常之快,第二整个数据决策模型运算能力要非常之快,才能达到我们所谓实时的概念,所以将来社会节奏会越来越快,都是被软件带出来的,这未必是一件好的事情。
但怎么去做这些快,这对于科技工作者是非常有挑战的。刚才四位嘉宾是国际上非常有积淀的科技产品的生产者,他们有非常优秀的软件传统,生产的流程,也有很丰厚的积淀。但我也坦率说,我们很多在国内用户用国外软件的时候会发现怎么这么难落地,我个人感觉就是那个节奏感。传统软化生产过程是解决方案性的过程,我们现在为客户服务的时候,我就跟我们的小伙伴说客户的一切需求都是合理的,没有不合理的需求。理论上我们做不到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所以我相信当这个社会越来越前进的时候,科技越来越发展的时候这一切都不会成为我们的瓶颈,我们会做的越来越快,这也是科技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我们怎么把软件生产过程跟上技术发展步伐。
刚才也提到API经济,我非常赞同,这也许是将来我们相互合作,能够快速构建软件世界的一种模式,我觉得可能是这样的。但是,是不是全部这样就能解决,目前还没有定论。我们也在努力的尝试,让我们的软件也变得API化,让我们的能力也变成碎片化,希望我们的客户,希望我们的伙伴,还有我们的合作友商们都能够相互使用,最大化节约资源,使科技快速发展。谢谢。
喻华丽:对于金融科技未来,我相信我们作为亲历者、参与者、从事者来说,可以看到它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但是,它跟业务的相融发展、真正创造业务价值,需要从技术运用本身,技术在业务场景的运用,或者叫产品和技术选型,以及在应用过程中防范新技术的应用风险,才能够让科技真正为我们所用,为我们的业务发挥科技引领的作用。
接下来有请孙先生从他前瞻性研究结果来跟大家分享对于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
孙志勇:刚才王总掷地有声谈到未来所有金融企业都会变成一家软件企业,其实大家去想一想金融企业或者金融服务企业其实比科技企业还要科技的企业,听起来很拗口,比如华为,虽然它是科技企业,却有实实在在的生产。但是想象一下金融行业,其实更多利用软件技术,用户的UI、大数据来提供服务。因此我首先赞成一下这个观点。
另外从金融科技未来发展的趋势来讲,我认为还是要回归到本源,金融科技到底是什么?如果非要用市侩的角度来讲是数字化转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或者数字化的创新。其实数字化创新或者金融行业的数字化创新最重要的三个目的是什么?第一个就是让更多人享受到金融服务,第二就是增加更多交易,第三就是能够更安全。
我觉得从第一个角度来讲就是让更多人接触金融科技。我在这里不去讲太多不同的技术,我给大家分享最重要的两个技术,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智能投顾是每个人都在讲的,但是知识图谱每个人讲的少了一点。这是AI的衍生技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另外刚才王总谈到实时,要考虑一下数据库是从传统交易型还是关系型,还是怎样的状况,这点大家要考虑一下。第二种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叫做更便利,我看到最有意思的点,还是在于如何提供相应支撑。所以,其实有一些看似不那么新的技术,反倒在这个领域有很多不错的应用。像我们传统意义上来讲的大数据,最后它的安全,安全我觉得在中国,我们将它叫做生物识别技术,不管是指纹,还是虹膜,还是其他工具,这都是是不可缺的,尤其在金融交易过程中。另外还有很重要就是区块链。这个区块链应用在哪儿呢?我有一个突发奇想,供大家参考,就是在信贷合约。区块链是不可复制性,叫做智能的合约,智能合约最重要一点就是可以自动实行交易,它会让信贷违约成本变得更高。
最后讲一点,刚才几位都谈到监管,但是监管背后最核心的是反应国家的文化,以及治理。大家会发现其实中国有自己强治理或强监管的一面,比如说数据不出国,包括我们叫做自主可控,同时我们又在文化上非常鼓励创新,包括双创、政务云,包括政务平台支撑、金融行业的发展,包括在大数据领域的应用,其实中国的风险容忍度是很高的,所以这是我想总结的一方面。我觉中国的确在金融科技领域有很强发展后劲,我期待能够看到更多外资机构与中国本土机构进行相应合作,打造更不一样的未来。
喻华丽:时间关系,谢谢各位专家的分享。我这里补充一点,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发展,很多机构仍处在探索过程中,这个过程也是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行业成立了行业金融科技研究发展中心,包括行业核心机构牵头成立的测试中心,都是为大家搭建平台,形成合力在各个领域共同探索新技术,其中包括监管领域的应用。这样加快新技术的落地运用,以及降低新技术应用的成本和风险。我们也寄希望于未来,就像本次论坛一样,有更多境内外机构参与其中,还有服务提供商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来交流和合作。
时间关系本次论坛到此结束,今天的论坛也全部结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陈姗 HF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