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中国棉花棉纱产业投资峰会—暨第四届中国棉花精英俱乐部年会与俱乐部成立十周年大会将于10月26日在河南洛阳召开,会议主题是全球以及中国经济走势、中美贸易关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全球棉花棉纱市场供需格局新变化和新业态。
近日,CCEC峰会会务组对上海棉花交易中心常务副总经理、中国棉花精英俱乐部专家顾问姬广坡先生进行了专访。
采访对象:姬广坡
采访人:董淑志
采访时间:2018年10月12日
采访方式:现场采访 上海
内容整理:董景玲
第一部分:从业经历堪称中国棉花期货第一人
Q 1: 您作为国内棉花期货从筹备到上市的亲历者,请谈一下上市前后的情景?
棉花期货上市的决策和组织者是证监会和郑商所的领导,我作为具体参与和执行者,亲历了从规则到合约设计和最后上市的全过程,从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也从对棉花行业一窍不通到逐渐熟悉和热爱起这个行业。上市以后,我又带领研究团队投入到漫长的棉花品种维护工作中,一直到2016年,前后有15年的时间我一直在跟随棉花品种,进行日常维护、规则修改、市场开发等工作,期间有辛苦,更多是收获了快乐。
Q 2:棉花期货从筹备到上市,这些年来最关注的因素是什么?
A:上市初期最关注的因素是风险问题。一是不能因为上市棉花期货为企业增添新的风险。当时的市场环境不像现在这么宽松。上市前夕领导还要求我们专门写了一封致全国涉棉企业的信,主要内容是棉花有风险,涉棉企业要注意防范,国有企业更要慎重介入。二是要打消监管部门对棉花期货风险的担心。因为是国家规范整顿后上市的第一个期货品种,监管层更看重控制风险有哪些手段,所以我们就写了出现什么样的风险情况应该怎么应对,即使是一些小概率风险,我们也都考虑到了。正是因为做了一系列细致的工作,棉花期货上市后始终没有出现大的风险。目前该品种已基本成熟,功能发挥也正常,已成为涉棉企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得到市场普遍认可。
C:2010年以后棉花期货经过一波大涨行情,已基本培育成熟。我们重点转移到了发挥市场功能,培育机构客户上来。我印象中棉花期货2011年以后是机构客户参与比例最多的农产品(000061,股吧)。这期间经过几次规则调整,棉花期货已显露出宜于涉棉企业参与、正面积极作用明显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品种。
Q 3:棉花期货上市以来,交易规则制度经历过几次大的调整?
A:由于形势在发展,期货规则为了适应新形势进行必要调整是正常的,在这方面国外有先例和成功经验。棉花期货规则大的调整印象中有两次:一次是仓单从通用改成不通用。由于初期对棉花现货市场了解有限,最初设计的棉花仓单通用即是不同企业注册仓单后,郑商所只承认你仓单的数量,而你若注销仓单时,得到的已不是你原来的那批棉花了。由于棉花质量的特殊性,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注册积极性,也有失公允。我们下决心进行了修改,解决了不同棉花品种之间的套利问题,涉棉企业参与积极性也大大增加。现在看来修改是正确的必要的。二是在新疆设立中转交割仓库。这项工作从2012年开始做,一直到2016年我离开郑商所后开始实施。期间各类修改稿子就写了不下10稿,是经反复论证的,因伴随增设交割库,棉花期货计价基准价也从郑州移到了新疆,交割基准地的变化意味着合约的改头换面,是很大的修改。不过还好,修改后运行的很平稳。也印证了棉花期货经过这十几年的培育,从整体来说,把棉花交割库扩大到新疆,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了。根据一年多的运行,反映也是良好的。目前80%的仓单都是在新疆交割库形成的,今年新疆又增设了两个交割库,看来往下运行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了。这两次大的调整,可以说对市场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
此外还有小调整,一是国标质量调整,国标2010年从旧国标改成新国标,也就是从328B改成3128B,郑商所按照新标准执行,基本上棉花的各项指标就和国际接轨了,还有一项是仓单有效期,由原来是一年改成现在的18个月,增加了时间贴水、库间升贴水、质量升贴水等。
Q 4:棉花从上市到成熟,经过了一系列摸索,期间须把握的最核心因素是什么?
A:这也是每次修改规则的初衷和目的,就是怎么能贴近实体,服务实体,服务产业。现在来看,经过几次大的修改,现在实体企业基本上完全接受了棉花期货。目前涉棉企业不知和不懂棉花期货的已经很少了,棉花期货已成为行业经济生活中不可离开的一个工具了,所以到今天我感觉到棉花期货确确实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Q 5:棉花市场经历过2010年的大牛市,作为棉花期货的见证者,请谈谈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
A: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品种,如果不经过一波大的牛市很难成熟,棉花期货也是一样,棉花期货真正成熟是从2010年到2011年的大涨大跌开始的。
对郑商所来说,经历了棉花价格波动一次大的轮回,监控管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增加了对品种的深度理解,棉花期货具有价值高、价格趋势性强、波动周期性强的特点,在那样一个大涨大跌的行情下,没有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总体运行还不错。
对涉棉企业来说,伴随着一波大的行情,通过套期保值业务的开展,分享到价格波动带来的丰厚回报,经营规模和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经过十几年的观察,感觉往往价格上涨时,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比价格下跌时经营效益要好,即使纺织企业也一样。
对投资者来说,2010年的大涨行情为先入为主研究棉花的投资者带来丰厚回报,市场上传颂的期货大咖不少都是在棉花品种上得到的第一桶金,棉花大涨行情也让全国投资者增长了见识,得到了锻炼。
Q6:你作为棉花期货的早期参与者,请给棉花期货的投资者提些建议?
A:我有一点比较深切的感受,目前我国上市期货品种有50多个,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想成为全能品种专家几乎不可能。我跟踪棉花品种将近20年了,见过很多成功者,也见过更多失败者。但发现棉花期货的成功者有一个共性就是对该品种都非常熟悉。所以我给投资者的建议就是,要想成功,最好把一个品种做精做细。大家都知道林广袤,他之所以在2010年那一波行情中赚了不少钱,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既熟悉棉花的商品属性,又了解棉花的投资属性,这一点非常关键。其他成功者也基本印证了这一点。因此我建议投资者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钻研一个品种上,赚不到钱,不要怨天尤人,多从自身找原因,市场永远是公正的,只能怪自己方法不对或功夫没做到家。
前几年张福利获得期货大奖赛的冠军,而且是只做棉花单一品种的冠军。我觉得有一个规律可以总结,不做很宽泛的事,而是只做精。人的一生做一件事,把它做精就行了。从棉花赚钱是钱,从任何一个品种赚钱都是钱,这就是它的投资价值。我介入棉花行业18年,也非常喜欢这个行业,其它品种我几乎不懂,我就有这么一点经验之谈,也算一个感悟。
Q7: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主要为了风险管理,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湖北银丰事件,请您谈一下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A: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企业的风险意识、投资意识已都普遍增强。早期参与者以投机为主,近几年期现套、期期套的比例有明显增加,反映了投资者在逐渐成熟。反观这么多年市场现象,投机或会一时暴富,但真正能实现稳定盈利的大多是产业客户。他们怎么赚钱?实际上还是不留敞口,就做无风险的套利。一个公司不仅要走的快,更要走的远。你提到的银丰事件,实际上还是没有严格执行套利不留敞口的操作底线,手里没有足够棉花,但在期货市场超量做空,最后引发巨亏。套期保值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八个字,方向相反,数量相等。数量不相等的时候,可能就出问题了。
第二部分:棉花对个人的影响
Q:请谈谈棉花对您个人生活甚至家庭,都带来哪些影响和变化?
A:2001年经组织安排偶然接触到棉花,一开始是作为工作来做,没想到一下做了18年,从开始的被动研究到现在的真心酷爱,把人生最好的年华贡献给了棉花。棉花基本上成了我十几年来经济生活中的全部。期间结识了期现货界众多做棉花的朋友,对我来说确实受益匪浅。这十几年过来有苦闷,更多是工作的快乐。记得一位名人说过: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我从工作中得到了快乐,收获了很多朋友,也有不少人生感悟。
从在郑商所24年,到目前在上海工作,实际上也是得益于对棉花这个品种的熟悉,跟一个品种持续研究18年,真切感觉收获多多。要感谢郑商所的历任领导给了我一个研究的机会和学习的平台,离开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个人的能力和作用都是非常渺小的。现在虽然离开郑商所了,但那里毕竟是我工作生活多年的地方,留下过很多美好的回忆,现在每每听到郑商所有新发展,都由衷感到高兴。
第三部分:中国产业的变化
Q1:您在棉花产业耕耘多年,作为亲历者,从2001年到2018年,觉得中国的棉花产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A:我感觉变化是翻天覆地的。首先是经营体制的变化。棉花是大宗商品里最早开放的品种,自1999年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各个省市的棉麻局改成棉花公司,参与市场竞争;随着加入了WTO,棉花行业已完全跟市场接轨了。现在美棉的走势和国内棉花的走势,总体来说趋于一致。中国参与世界市场竞争,棉花已经具备基本的基础,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收获。
其次是涉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发生了根本改变。目前我们的棉花企业不论国有还是民营,在经营上完全可以和全球同行竞争。
第三,是整个价格的波动,基本上全产业链各方都接受了。棉农过去全都是订购定销,现在完全接受市场价格。贸易商随行就市买卖棉花,认为盈亏是很正常的业务内容;纺企依据棉花价格确定纱线价格,步入市场化的良性循环。棉花作为大宗商品,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化的转变,这一点我觉得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
Q2:棉花是一个先行先试的市场化品种,你怎么看国家对该品种的宏观调控?
A:国家对棉花的宏观调控手段主要有收抛储和进口,这两个调控手段,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这么多年国内棉花价格基本上随着国际价格正常波动就是调控成功的明证。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这种调控手段会越来越弱。一方面随着近年棉花种植结构的调整,棉花产量已从每年800万吨减少到不到600万吨,国内供小于求的格局基本形成,大幅收储的现象难再出现,国家收抛储调控手段弱化;仅剩下进口调控。中美贸易摩擦给进口美棉造成了很大影响,优质棉进口方面通过滑准税调整作用也出现新变化。所以下一步,国家的宏观调控手段会进一步弱化,市场波动也会进一步加大,这是一个基本预测。
Q3:站在产业角度,您觉得棉花产业未来三到五年会怎么发展?
A:棉花是一种资源性的商品,国内棉花求大于供,这是一个总体格局。近年来,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减少近半,棉花种植最近五年逐渐向新疆转移,现在80%的产量在新疆。作为全球纺织业最发达的国家,中国以后对棉花的刚性需求是非常强的,棉花作为农作物又受到新疆地域、气候、产量等瓶颈的影响,短期内大幅增产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供小于求的这两三百万吨缺口要靠进口补充。受中美贸易战影响,美棉几乎要被挡在外面了。作为优质的新疆棉是紧俏的,因为它的质量仅次于美棉,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棉花质量。
Q4:对棉纺产业的竞争状态你怎么看?
A:目前由于整个棉花产业链已经基本形成了,在所有期货品种里面,棉花产业链是较长的品种,从种植到服装涉及上亿人。从集中度来讲,纺织企业是大小并举,各有优势。前年到山东去考察,一个县城有四十多家小纺织企业,就织个小袜子、毛巾,照样能生存。目前这样的格局,还很难看得出是大吃小,还是小吃大,它作为产业链的一个环节,都有生存的空间。我觉得在能预见的时间内,中国的棉纺织产业将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在新疆,棉花种植基本上是地方和兵团相融合、相并存的一个格局,市场化势头是非常明显。
另外,我倒不觉得棉纺织产业是个夕阳行业,相反我认为是朝阳行业。国内很多民营棉纺织企业在全球是顶尖的,既是劳动密集型,又是技术型,60支纱及以上更高支的纱在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Q5:您对国际有什么看法?特别是棉花的发展。
A:中美贸易战如果要持续下去的话,中国国内的优质棉恐怕只能依靠新疆了。印度棉,数量上可能对国内会有所帮助,但质量上肯定不敢恭维。从质量来讲,新疆这几年发展很快,尤其是机采棉质量大大提高,还具有无三丝的优势,与美棉贴近。目前兵团已基本机采棉,地方上机采棉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第四部分:公司发展
Q1:作为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的高管,您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思考?
A:上海国际棉花交易中心是2015年初开始组建的,经过上海自贸区特批。经过三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初具规模,截止到目前,今年已有十几万吨的棉花交易量,有一百多万吨的PTA交易量。我们想打造一个上海自贸区的独特平台,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来布局和开展业务:一是植物纤维。目前以棉花为主,今年自营业务争取做到15-20万吨,现在看来势头不错;二是化学纤维。目前以PTA为主,经过这几年的运作,我们和国内最大的PTA生产厂家有合作关系,今年贸易量能达到150-180万吨,发展势头已超过棉花;三是动物纤维。前两年由于种种原因未取得进展,今年和国际皮草拍卖行建立联系并达成业务合作,已开展了几笔皮草业务,弥补了动物纤维这个空白。
成立三年来,上海棉交中心贸易量和利润每年以较快速度增长,实现良性循环,未来应该还会发展强劲。
Q2:刚才说这个平台短短三年的时间取得长足发展,离不开对公司经营模式的探索。你认为公司未来将采取怎么样的经营模式?
A:如何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现在主要的业务模式:一是合作套保;二是期现套作;将业务开展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中小企业缺资金、怕风险等最关切、最亟待解决的痛点上,利用国资背景和资金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增添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Q:请您对棉花业内人提几句建议。
A:在棉花这个行业,你只管努力,其它的事情交给上天去安排吧,天道酬勤,只要你功夫下到了,回报一定会有的。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对冲研投。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