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合金行业利润持续好转
回顾2018年前三季度,铁合金产区环保督查相比往年力度加大、涉及面更广。2017年,铁合金厂已经经历了多轮环保整改,目前在产的企业环保均较为规范,因此今年环保督查对铁合金行业供给的影响较去年边际减弱,铁合金产量有较为明显的增长。从上海钢联(300226,股吧)的产量数据来看, 2018年1—9月硅铁合金月均产量37.4万吨,同比增长27.2%;2018年1—9月锰硅合金月均产量73.9万吨,同比增长40.0%。尽管由于螺纹钢新国标政策影响,市场对于锰硅产量的增长在之前已经有一定的预期,但是其实际的增长幅度仍超出市场此前普遍的估计。由此可见,环保的高压在今年并未导致铁合金产量的收缩。
“铁合金行业在高产量状态下,盈利能力却能够良性发展,主要是受益于钢铁产业供给侧改革红利。”国泰君安期货产业发展部黑色产业事业部总监王松泰说。
记者发现,铁合金的需求在持续增长。粗钢产量是铁合金需求重要指标,从统计局粗钢产量数据来看,2018年1—8月,日均粗钢产量251.04万吨/天,而2017年1—8月日均粗钢产量为233.47万吨/天,即使有限产季的影响,2018年1—8月粗钢产量仍然同比高7.53%。粗钢产量稳步增长,对铁合金的需求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钢厂在高利润持续、终端需求平稳以及不搞“一刀切”的环保政策的影响下,粗钢产量或进一步增长,铁合金的需求仍有上行空间。
“钢厂高利润向原料端传导是
铁合金行业利润持续好转的另一重要原因。”王松泰表示,供给侧改革进行两年以来,表外产能得到大量清除,进而给钢材带来了供需缺口。在粗钢产量不断创新高,需求小幅改善的情况下,库存却超预期下降,其原因在于中频炉的缺口并没有完全补足,由此钢企高利润也维持了近两年时间。未来几年将继续巩固钢铁供给侧改革的成果,尤其是环保会成为行政去产能之后的重要抓手,钢企高利润或将常态化。而钢铁产业供给侧改革红利向中上游原料端传导,为钢铁原料包括铁合金行业抬升溢价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钢厂2018年冬季限产不及预期,国家已明确严禁搞“一刀切”,环保影响小于往年,粗钢产量仍将保持高位,对硅铁整体需求保持相对稳定;在钢厂较高利润的背景下,电炉开工释放力度会影响硅铁需求的边际。“关税维持不变,出口依旧良好,出口量预计仍将维持在3万到5万吨。环保不达标的金属镁企业被关停,带来了行业利润提升,对上游硅铁(75#)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上海永钢实业有限公司合金部—部长张代坤说。
在行业人士看来,高利润刺激工厂开工率保持在高位。宁夏地区有零星新产能释放,甘肃、青海地区未出现新产能投放计划。陕西府谷地区配套金属镁2018—2019年将陆续建成大约10台40000KVA左右新产能,产能释放节奏、外流数量、对现货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未来硅铁产量将保持高位运行。企业利用期货工具稳经营2018年前三季度铁合金期货总体振荡趋稳,其中硅铁合金与锰硅合金期货出现分化走势,硅铁合金波动率收窄,波动较去年有明显的降低,持仓量也由第一季度的15万到20万手下降到第三季度的15万手以下,盘面的运行更加理性。锰硅合金除了环保、限电对供给侧扰动之外,成本支撑也是其上涨的动力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螺纹新国标的实施,为锰硅合金需求增加带来了想象空间,然而螺纹穿水工艺的取消究竟能为锰硅合金带来多少边际增量,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尽管锰硅合金产业矛盾更为复杂,但是锰硅合金期货依然在合理价格区间波动。套期保值成为产业客户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有效手段。”王松泰说。
从交割数据来看,硅铁交割量从1月份的5355吨增加到5月份的9415吨乃至9月份的11970吨,产业客户参与度的提升,意味着铁合金期货避险功能逐渐显现,同时也表明铁合金期货日臻成熟。
有行业人士认为,在贸易摩擦以及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黑色产业需求端存在一定隐忧,“金九”已过,正值“银十”旺季,钢材需求出现结构性分化,五大品种之一的热轧卷板略显悲观。高产量、高库存、低需求使得卷板贸易商心态较差,成交也相对清淡。螺纹期货也较长时间深度贴水现货,表明场内资金对未来预期相对悲观。由此为钢企高利润叠加高产量的持续性带来不确定性,进而也为铁合金厂利润的持续性带来不确定性。“对于锰硅合金而言,新国标工艺带来边际增量也将要揭晓,面对不确定性,或许期货能够为铁合金产业客户提供有力的避险工具。”
国内某大型钢企人士直言,在没有运用金融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况下,钢厂的利润跟随钢材价格大幅波动,特别是2012年和2015年这种钢价每吨跌幅近千元的年度,企业面对市场的下跌,仅靠降本难以改变巨额亏损的局面。
“就在去年,我们钢厂积极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原材料的买入保值,效果比较明显。”该钢厂相关人士介绍,与公司1月份现货采购进行对比,运用期货保障资源供应,最终交割成本与现货采购基本持平。但与立即高价买入现货相比,期货套保为公司节约101万元的采购成本。
期货日报记者发现,钢铁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来规避风险是稳定经营的方式之一。今年以来,市场参与者正在迅速接受一些新型的贸易方式,基差点价、基差贸易已经被许多合金生产企业、贸易商、风险管理公司,甚至钢铁生产企业所接受。
豫新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陈建威在会上表示,未来,在贸易流通环节,基差贸易将是最具有活力的贸易方式。
据悉,常规的套期保值策略假设基差风险属于企业能够承担的风险,无需进行对冲管理,但在现实中,基差风险是套期保值业务中难以回避的风险,
“最佳的套期保值战略优化是引入基差交易,基差交易是进口商经常采用的定价和套期保值策略,贸易双方约定使用"期货市场价格+基差"固定现货交易价格的贸易方式。”陈建威说。
实际上,基差定价是一种交易方式或模式,买卖双方在合同订立时不确定具体成交价格,而只是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对合同标的物进行实物交收,并规定以交货之前某一时间该标的物期货价格为基准,加上双方事先约定的期现货之间的价差(基差)确定销售价格并进行货款结算的定价方式。
交易双方签署贸易合同时,不确定固定价格,约定按照双方一致同意的期货价格固定基差,卖方给予买方一定时间期限选择期货价格定价。一旦买方确定期货价格,则该贸易合同最终定价为“买方确定的期货价格+基差”。
在陈建威看来,企业利用期货价格作为基准,结合商品在产地和质量方面的考虑调整升贴水,有效利用了市场定价机制,使买卖双方拥有平等的地位。对于卖方而言,通过销售基差合同方式固定基差,能够有效规避常规套期保值的基差波动影响,有助于企业管理销售价格波动风险。对于买方,基差点价使定价机制更合理公平,同时能够稳定采购货源。目前基差交易模式正在国内大宗商品领域蓬勃发展。
(责任编辑: HN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