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许孝如
今年以来,期权的保险功能获得市场各方密切关注,规模呈迅猛增长态势。尤其是刚刚过去的10月份,50ETF期权成交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
而50ETF期权交易的急剧升温,也受到私募、券商等机构的关注。
50ETF期权
规模迅猛增长
今年10月份,A股震荡下行,市场避险情绪显著提升,50ETF期权成交量不断放大。10月17日,期权单天成交了293.11万张;10月19日,成交量首次突破300万张大关,达到332.6万张;10月22日,成交量达到373.2万张,其中认购期权成交量为238.2万张,这也是认购期权成交量首次突破200万张规模。
“从持仓量和成交量来看,50ETF期权自2017年底开始持续增加。一是去年底很多蓝筹白马在高位运行,不少机构开始对冲下行风险,导致期权活跃度不断增加。今年市场持续下行,使得更多的投资人进行风险对冲。二是,今年市场上其他策略盈利能力不足,而50ETF期权的成交量又逐步攀升到可以成为产品主策略,所以包括我们在内的很多机构开始逐步进场。”厚石天成基金总经理侯延军说。
截至目前,我国首个场内期权产品——上证50ETF期权已经上市运行了4年。进入2018年,期权市场规模开始迅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上周期权成交较前一周上升,日均成交量140.10万张,较前一周上升11.67%。截至11月23日,期权持仓253.71万张,与前一周相比上升3.83%,认购期权持仓148.78万张,上升了6.33%;认沽期权持仓104.93万张,上升了0.48%。
私募研发期权策略
券商积极推广
在做多策略全面失效的情况下,今年以来不少机构开始研发期权策略。而随着期权交易火爆,不少券商开始积极推动上证50ETF期权业务的客户开发。
“上周监管层听取上证50ETF运作及相关对冲工具发展的建议,市场开始预期未来将迎来期权新品种。如果一年前很多私募和机构投资人关注期权的话,他们会发现期权市场容量太小难以参与,又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但近几个月情况已经发生改变。以前盘后很难发现三位数的挂单,现在却很常见,表明市场交投活跃起来。尤其是未来再增加新品种的话,那么期权完全有容量作为机构投资的主策略,包括我们在内,不少私募都在投入成本做研发,甚至未来当作主策略来发展。”侯延军说。
一家头部券商衍生品报告会数据显示,如果把期权所有账户的净值曲线相加,曲线特征远远跑赢上证指数、公募私募基金指数,甚至是20亿以上管理规模的基金指数。
“目前参与期权的都是聪明人。”上述券商研究员称。
“近期来询问期权策略的券商也明显增多。虽然市场越来越活跃,但一些问题仍需要解决,比如期权参与门槛过高、手续费太贵、基金产品的增值税收入不合理等问题。”侯延军说。
侯延军认为,目前交易所的期权品种只有50ETF期权,实际上机构都期望有广泛代表性的品种上市,比如沪深300期权等,“一是扩大市场容量。二是提供更好的风险对冲标的。三是有更多成熟的投资人参与,市场有效性会更强。”
一位头部券商营业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他们向客户积极推广期权,客户增量明显,交易量显著上升,显然投资者对期权的接受度正在提高。
(责任编辑: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