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市场1.65万亿资金即将到期! 央行下一步是宽松还是收紧?_第一黄金网

核心摘要:市场1.65万亿资金即将到期! 央行下一步是宽松还是收紧? 2017年02月13日 17:03来源:第一黄金网 责任编辑:黄强宽松还是收紧?本周公开市场将有1.6515万亿元资金到期。巨款到期,央行今日终于“改口”,重启逆回购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市场1.65万亿资金即将到期! 央行下一步是宽松还是收紧? 2017年02月13日 17:03来源:第一黄金网 责任编辑:黄强
宽松还是收紧?本周公开市场将有1.6515万亿元资金到期。巨款到期,央行今日终于“改口”,重启逆回购,然而距离两会召开只有两个星期,如果央行此后继续上周的收紧措施,那么货币政策或将在两会后正式改变。未来两个星期,至关重要。

截止上周五(2月10日),央行已经连续6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操作。虽然今日(2月13日)央行宣布重启逆回购,但在巨额资金到期的背景下,市场依然处于资金净回笼的状态。

据统计,本周(2月13日-2月17日),公开市场将有9000亿元逆回购到期,还有1515亿6个月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和约6000亿元的临时流动性便利(TLF)操作到期。这意味着,若央行不进行其他操作,本周公开市场将有1.6515万亿元资金到期。

巨款到期,央行今日终于“改口”,重启逆回购,然而距离两会召开只有两个星期,如果央行此后继续上周的收紧措施,那么货币政策或将在两会后正式改变。未来两个星期,至关重要。

央行" alt="央行" width="550" height="341" border="0" vspace="0" />

央行

未来两周至关重要 宽松还是收紧?

虽然央行今日重启了逆回购,但根据最新的Shibor数据——3个月Shibor连续第10个交易日上行,1个月Shibor连续第12个交易日上涨,可以发现:央行重启逆回购的操作,并未改市场资金流动性紧张局面。

相比于公开市场逆回购,市场更为关注的还是TLF,后者对于流动性和市场情绪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春节前,央行通过TLF操作为在现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几家大型商业银行提供了约6000亿元的临时流动性支持,以缓解流动性紧张。这6000亿元的资金将于本周到期,央行是否会继续投放成了关注焦点。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市场流动性较为充裕,TLF集中到期加速流动性回笼,节后短期流动性压力大于去年,TLF续作存在可能。

如果TLF续作,再加上央行重启逆回购,可以为即将到期的巨额流动性压力提供缓冲,也可以在两会召开之前,给市场提供更多稳定信号。

然而,也需要考虑另一种情况:重启逆回购只是暂时之举,未来两周内,市场延续此前一周的收紧措施。如果是这样,那么投资者就要深思一下央行的用意了。

两会召开在即 央行举动备受关注

3月3日、5日,两会将于北京正式召开,会上将公布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对未来一年内中国货币经济政策的官方定调——宽松还是收紧?一切都将在这一天得到验证。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表示,2016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这一表态正式将2015年的“松紧适度”变为“灵活适度”。而纵观2016年的货币政策,无论在面对人民币“破7”危机,还是美联储加息央行的政策措施相较于2015年的“8.11汇改”来说,都显得更加灵活,更有章法。

所以说,今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会给货币政策什么定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一年内,央行在应对金融市场上各种突发情况的操作手法。

而未来两周内,如果央行延续春节以来的收紧措施,也许可以猜测为:央行促使市场提前习惯“加息”模式,以防货币政策正式宣布转向后,央行的想法被过度解读,市场被过度刺激。

在一众“真假加息”、“抽水放水”的猜测之后,市场的容忍度实际上是在不断增强的,而当某天真的宣布“加息”时,消息或许早已被市场消化。

央行不会有真加息?你确定?-链接


降息导致本币贬值,该国货币收益率下降,资金从该国货币资产流出,流向其他...

2017年02月13日 16:56

近期央行暂停逆回购操作和一系列政策利率的上调表明了央行引导金融机构去杠...

2017年02月13日 15:26
国际

央行会不会上调存贷款利率(包括变相上调),我们叫它真加息,或将成为今后...

2017年02月13日 15:10
外汇

​距离央行第一次整治比特币市场已过去三年,而如今33天就6次出手,体现...

2017年02月13日 10:26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4.18黄金下拉回升收低,午夜怎么操作?_顺水外汇网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