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现货黄金价格连续第二周收阳,因美国股市高台跳水,通胀数据回落,总统特朗普持续抨击美联储加息,引发市场对美联储可能调整现行加息节奏的忧虑,美债收益率走低,美元指数遂未能续写周线三连阳。
现货金价终盘收高1.25%至1217.67美元/盎司,盘中一度攀升至近10周高位的1226.27美元/盎司。技术图形上呈现出了“破茧而出”的迹象——打破了过去7周以来形成的箱体震荡格局,4月份开启的下跌走势也可能终结。
现货黄金本周在上破颈线位1214美元(8月28日高点)后,再接再厉冲破1217美元,它是自1309美元起跌的下行C浪的38.2%斐波那契回档位。
金价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回踩1217美元,显示出后市有进一步走高迹象。上方下一道阻力区间看向1234.7-1235美元,这附近有自1180起升的上行3浪的100%目标位、下行C浪的50%斐波那契回档位、以及颈线位(7月下旬高点)。
美国三大股指本周均录得3月23日当周以来最大单周跌幅:道琼斯工业指数收跌4.19%至25339.99,上周刷新历史高点至26951.81;标普500指数收跌4.11%至2767.07,上月创历史高点2940.91;纳斯达克指数收跌3.74%至7496.894,8月份录得历史高位8133.298。
JonesTrading首席市场策略师Michael O’Rourke说:“人们担心,如果企业获利出现周期性触顶,受到这两个阻力因素影响,那么股市就更难反弹,而这些因素将不会消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下调2018年和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投资者担心,随着利率上升,以及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会对公司盈利增长造成多大伤害的不确定性,股市将难以反弹。
同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周二重申,如果中国对目前的关税,以及美方在两国贸易战不断升级的过程中实施的其它举措进行报复,将对另外267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Bright Trading Llc自营交易员Dennis Dick说:“我们已经脱离险境了吗?我不这么认为。在未来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你会看到很多波动。”
ABC Bullion全球总经理Nicholas Frappell表示:“股市进一步下跌将令黄金投机客一开始有平仓的压力,由于黄金投机性(管理的资金)空仓大于多仓,这暗示会有空头回补。”
特朗普频繁敲打美联储
美国总统特朗普10月10日批评美联储。他告诉记者称,在当前通胀较低、政府数据显示经济强劲的情况下,美联储加息速度过快。
特朗普在白宫草坪对记者表示:“我希望看到低利率。美联储认为其现在的做法是必要的,但我不喜欢他们的做法,因为美国通胀确实受控,形势一片大好,我只是认为没必要这么快加息。”
潜在通胀压力似乎略有降温
美国9月CPI涨幅低于预期,受租金上涨速度放缓和能源价格下跌拖累,因潜在通胀压力似乎略有降温。汽油价格继8月飙升3.0%后,下滑0.2%。食品价格总体持平,国内食品价格下降0.1%。9月,房屋主的原住房屋租金上涨0.2%,8月为上涨0.3%。
特朗普补充称:“此外,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我们的经济产出在创纪录,我不希望减速,哪怕是一点点,尤其是没有通胀问题时。”
10月11日,特朗普在接受福布斯电视采访时再批美联储,称这次股市的修正是由美联储造成的。美联储的政策太紧缩了,他们有些聪明过头,正在犯下大错误。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MUFG)全球市场研究部门欧洲主管Derek Halpenny表示:“对于年底前美元能否进一步获得景气循环性支撑,我们保持怀疑态度。政局不确定性也可能在11月6日期中选举之前损及美元,美国双赤字问题所隐含的中长期负面的结构性讯息,将会进一步打压美元人气。”
美联储9月再度加息,并预计2019年将升息三次,部分官员还称对今年12月升息抱持开放态度,这将是今年以来的第四次升息。
一些分析师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讲话帮助给美债收益率降温,美国10年期公债收益率自周初录得的多年高位3.259%回落,美元多头亦跟着失势。
但美联储不太可能予以理会
他们同时预期,由于9月份通胀数据仅略低于分析师预期,通胀报告可能无助于改变美联储在12月政策会议上加息的预期。收益率进一步飙升的可能性犹在,因为投资者押注,不断上涨的通胀压力会使美联储坚持聚焦于收紧政策。
澳洲ABC Bullion全球总经理Nicholas Frappell表示:“一些人似乎预期(黄金)价格将有相当幅度的迅速回升,但表现良好的(美国)数据加上不可阻挡的政策紧缩,迄今为止一直让黄金处于守势。最近就业数据的修正值凸显了美国利率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政策选择面临上行压力。”
美国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周四表示,美联储可能不得不继续升息,部分原因是劳动力市场趋紧可能导致通胀在未来几年加速。
她在俄克拉荷马州举行的一个经济论坛上讲话准备稿中表示:“几乎各项指标都显示美国经济表现良好。”她认为,升息的步幅和程度仍是美联储需要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