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我国焦化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局面,但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焦化行业的调整和分化还将继续。”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崔丕江9日在' 大商所和' 上海钢联(' 300226,' 股吧)共同举办的“2017第五届西南(成都)煤焦市场研讨会”上如是说。
据'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经过上一轮(2010—2015年)价格下行周期和去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南地区焦化行业产能及产量进一步压缩。有关统计显示,西南四省市(四川、贵州、云南和重庆)2016年' 焦炭产量合计269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左右,较2015年占比(6.5%左右)进一步下滑。
“西南地区焦炭产量的下滑,一方面是因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环保等因素导致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另一方面,经历了前期行业低迷期后,众多经营不善的焦化企业相继关门。”' target='_blank' >中信建投期货工业品部负责人张贵川分析说。
事实上,2016年,焦化企业盈利状况虽得到明显改善,但焦炭供应过剩的局面没有改变。今年,钢铁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钢铁消费放缓是大势所趋。作为与钢铁发展高度相关的焦化行业,同样面临着产能过剩、流动资金紧张、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如何兼顾等问题。
“今年以来,西南地区主要钢厂喷吹煤采购价持续回落,焦炭市场整体持续下行。”西南地区一位焦化企业人士说,西南地区物流成本高,特别是' 焦煤价格比其他地区高200—300元/吨,这对焦化企业来说压力不小。
记者从与会的焦化企业处了解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西南地区正常生产的焦化企业近几年纷纷转型,寻求持续生存之道。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民营焦化企业,开始逐渐退出焦化行业,转战其他领域。实力相对偏弱的民营焦化企业以及部分国有焦化企业,开始关注期货市场,尝试利用期货工具降本增效,稳定生产经营。
“近两年,重庆和四川的一些大型国有企业与期货公司开展合作,从培训、建立制度、组建部门等方面为期货套保业务做准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对记者说。
上述行业人士介绍,以前,西南地区的煤焦企业按照传统的贸易模式进行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尤其是国有企业完全根据计划指标完成采购和生产,对于价格波动不太重视。随着煤焦价格波动加大和企业市场化经营理念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期货市场,借助期货价格来制订相应的采购和销售计划,改变了以往僵化的采购和销售策略。
不过,有煤焦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西南地区焦化企业虽为期货套保做了很多工作,但并未大规模利用期货工具来规避' 现货价格波动风险。
“没有大规模参与期货市场的原因很多,包括西南地区焦化原料及产品与期货交割品存在差异、人才匮乏、国有企业参与受限等因素。”上述西南地区焦化企业人士说。
贵州一位焦化企业人士告诉记者,西南地区炼焦煤在全国炼焦煤市场的占比很小,这决定了西南地区焦化行业规模在全国占比较小,而且西南地区焦化厂立足当地,原料基本使用的是当地的炼焦煤,于是就出现了无论焦煤还是焦炭,西南地区的价格与国内主产区价格的联动性不强的情况。当地焦化企业不仅担心套期保值效果会打折扣,而且还担心套保过程中期现基差不回归增加的风险。
“西南地区煤焦行业的特殊性并不是当地企业未大规模参与期货市场的根本原因,相关人才匮乏才是核心。”一家期货公司的中层人士直言,西南地区属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人口还是人才均属于净输出地区,企业很难在当地招聘到既懂现货又懂期货的人才,而且也很难吸引到高端人才。这使得一些焦化企业的管理层想参与利用期货市场管理风险但又不能很快实现。正因为如此,近几年不断有企业主动寻求期货公司,与其开展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另外,一些国有企业参与期货套保也受到了相关制度和机制的阻碍。
华泰期货研究院黑色研究员尉俊毅告诉记者,当前西南地区参与套期保值的焦化企业比较分散,有一些企业套期保值做得不错,还参与过焦煤交割。“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要趁早,西南地区的煤焦企业若想利用期货工具补短板,就需要在相关方面加强学习,储备更多相关人才。”尉俊毅说。
(责任编辑: HN666)想了解更多关于《(期货日报)西南煤焦企业看重期货功能》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