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加息预期再成热点 周小川回应“谁说要加息了?”
加息了?
市场一颗定心丸
加息预期再成热点
周小川回应“谁说要加息了?”
□ 本报记者 闫立良
近期,加息与否一直是悬在市场各方的一柄“利剑”,虽未见到“剑光”,但“剑气”的“杀伤力”也令市场几番波动。在博鳌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周小川用反问来回答记者的围追堵截,“谁说要加息了”。而新晋的三位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近期的观点(部分观点是在正式晋升委员之前产生)却比周小川的反问来得直接。有的委员认为,中国应率先退出刺激政策,有的认为,在二季度应加息,有的则出言谨慎并强调要考虑多方面因素。
周小川在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从G8到G20:全球经济治理新架构、新原则、新力量”论坛上表示,发展的问题一直是中国的优先问题,中央银行在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是非直接的角色。中国央行首先的责任是币值的稳定,也就是说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防止信贷的过度扩张,所以是用一种非直接的方式来促进发展,为进一步发展提供空间。
对于记者围追堵截追问加息的事情,周小川反问,“谁说要加息了?”
此前,周小川3月25日在出席美洲开发银行年会时称,如果能确信经济复苏,那么部分特别的刺激措施可以逐步淡出。而退出政策可以实施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包括“确定经济不会出现W形的复苏,即经历当前的反弹后经济增长再度放缓。”
他强调,中国政府考虑退出实施的刺激政策的前提,是决策层需要看到确切的迹象或统计数据,显示复苏态势良好。他同时表示,退出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需要“先后有序”,“对于许多国家而言,财政刺激政策应最后退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周其仁认为,中国率先退出刺激政策的理由,一是中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已经保证了8%以上的经济增长,既然第一个复苏,当然有理由第一个退出;二是中国的经济刺激也付出了一些代价,主要是大量货币的发放,对物价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等到CPI都看得明明白白了,常常就比较晚了。所以我推介中文的‘通货膨胀’概念,可以有点提前量。”周其仁认为,虽然现在还不能说“晚了”,但显然货币能量在聚集,漫游在加快。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4月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加息最主要的参考变量是通货膨胀水平。假如未来CPI涨幅在某些月份超过3%,就有可能加息。二季度我国有可能加息,加息时点不会完全比照美国来。先于美国加息是否导致热钱流入,这个问题不是非常重要。影响我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热钱,而是贷款量。
央行货币政策主要参考两个变量,一个是新增贷款量,一个是CPI,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还是主要看国内因素。中国已经是个大经济体,自身运行情况变化更为重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夏斌认为,是否加息,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负利率问题,如果出现实质负利率,就要考虑加息;二是要考虑预期,如果3月份CPI很高,而预期后面几个月很低,负利率的趋势就是一两个月,那就不适合加息;三是要考虑中美利差水平。(证券日报)
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