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中国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加紧回收流动性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时隔近两年后,中国8日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金融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此次3年期央票发行的规模并不大,但货币当局继续向市场传递回笼流动性的信号正在不断强化。 根据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央行发行150亿元3年期央票,中标利率为2.75%。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中国央行时隔22个月首度发行3年期央票。 <img border=0 alt=银行市场周刊 src="http://img.hexu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时隔近两年后,中国' 央行8日重启3年期央票发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金融分析人士表示,尽管此次3年期央票发行的规模并不大,但货币当局继续向市场传递回笼流动性的信号正在不断强化。

根据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交易公告,央行发行150亿元3年期央票,中标利率为2.75%。这是自2008年6月以来,中国央行时隔22个月首度发行3年期央票。

<a银行市场周刊 src="http://img.hexun.com/2011-05-20/129793707.jpg" width=104 height=90>银行周刊:
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收益全线超5%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央行还于8日开展了总量为1350亿元的3月期央票和91天期正回购操作。由于本周到期资金为1800亿元,对冲之后,本周实现资金净回笼超过千亿元。自2月下旬以来,中国央行已连续7周实现资金净回笼。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专家刘煜辉指出,与目前发行的3月期央票和1年期央票相比,3年期央票能够深度锁定流动性,此举是进一步收紧流动性的信号,体现信贷政策继续趋紧。

专家认为,中国央行重启3年期央票一方面是对3年前发行的即将到期的3年期央票进行回收,同时,也与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强劲有关,是调控部门对货币信贷的适时调控。

尽管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还未正式发布,但经济学家普遍预测一季度经济数据将相当“靓丽”,呈现出“高增长、低通胀”态势。

“无论是GDP增速还是工业增加值或是企业利润,在去年同期都属于历史低值,同比之后,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正呈现出经济加速增长的态势。”' howImage('stock','1_601328',this,event,'8350') 交通银行(' 601328,' 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不过连平认为,这种' 行情与去年信贷大量投放密不可分,未来流动性过于充裕和通胀上涨压力都不可小觑。央行重启3年期票据正是出于政策前瞻性的考量,对流动性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控。

根据过去几年的历史情况,在中国经济出现流动性过剩和通胀上涨苗头时,央行多采用3年期央票进行流动性调控。

资料显示,3年期央票曾经在2004年12月到2005年7月以及2007年1月到2008年6月发行过,这段时期正是经济加速运行、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之时。直到2008年6月,为缓解经济下滑趋势央行适度释放流动性,才停发了3年期央票。

“过多的货币一定会给未来通胀的产生埋下阴影。”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经济学家周其仁认为,货币当局通过流动性的及时合理调控,有助于抑制今后通胀的抬头。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重启3年期央票除了对总体流动性具有调控效果外,对信贷结构的改变也有一定调控作用。

中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执行总经理徐小庆表示,此前屡次采用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只能达到控制总量的效果,而发行3年期央票有利于调整信贷中长期比例偏高的结构,同时有利于提高银行' 债券投资收益,抑制信贷冲动,对投资冲动和资产泡沫具有一定抑制作用。

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如果中国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面临流动性过度宽裕局面,3年期央票发行将成为常态。

' howImage('stock','1_601988',this,event,'8350') 中国银行(' 601988,' 股吧)高级分析师方明指出,在目前加息时机尚不成熟,特殊汇率政策尚未退出的情况下,3年期央票可以作为过渡,成为新的流动性锁定工具。

回顾春节后央行货币政策操作模式可以发现,在欧美主要经济体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维持零利率货币政策的大背景下,中国央行正更多依赖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等数量型工具进行市场流动性调控。

节后以来,央行连续7周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共计回收' 银行流动性9000亿元,其中有两周净回笼量均超过2000亿元,连续刷新两年来单周回笼量纪录。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央行:经济热度继续回升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