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行长' 周小川昨日表示,央行保持对利差的适当管理,将有利于调节' 银行业对实体经济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危机后一些金融机构出现一定程度的损伤,这时保持一定水平的利差,将有利于商业银行的自我修复,并增强其放贷能力。
利率过低影响放贷积极性
在9日由牛津大学和中国发展研究' 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牛津中国' 财经论坛”午餐会上,周小川发表了主题演讲。周小川认为,从金融危机发生后的实际情况来看,发达国家金融体系并非像其中央银行所希望的那样,能为其实体经济提供足够的支持,这需要中央银行多做些工作,为商业银行提供一种正向激励体系。
银行市场周刊 src="http://img.hexun.com/2011-05-20/129793707.jpg" width=104 height=90>银行周刊: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收益全线超5%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金融危机初期,为刺激经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降至零利率,当时中国也降低利率。周小川说:“后来考虑是否要再下降利率时,除了担心流动性问题,还担心如果降至零利率,商业银行的储蓄成本为零,会导致银行没有发放贷款的压力,‘零利率可能导致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减弱’。 ”
央行在激励机制中需要多做一些事情,如银行贷款利率设定下限,但大企业发行企业债的利率没下限,由此可以鼓励发展直接融资,调节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
央行宜采取多目标制
周小川还在演讲中阐述了金融危机以来央行关切重点的演变。以前,央行最关注的是如何保持低通胀率,主要使用的工具是政策性利率。在比较平稳的' 宏观经济环境下,央行的目标和任务越简单越好,越有利于和公众进行沟通;并且在平稳时期,只要维持低通货膨胀率,可能就会投资增长,促进就业。
但在危机阶段,通胀、经济增长和就业等目标之间可能是相互冲突的。周小川认为,这次危机的一个教训就是,不同阶段中央银行关注的重点应该不断转变,即便将来回到平稳的宏观经济条件下也需保持谨慎,一旦情况有变,央行所关注的重点和使用工具也要进行切换。
在金融稳定方面,周小川把金融机构的健康状态分为四种:完全健康、需要进行“在线修复”的亚健康状态、需要进行“离线修复”的生病状态,以及得关闭破产的重病状态。
周小川表示,央行要多注意“在线修复阶段”的相关问题,在继续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解决问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