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我国' 银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银行资产和贷款的年均增幅均超过27%,远远高于同期的GDP增长。但这种由规模扩张所支撑的增长方式在“' 十二五”期间是否将持续?银行业转向新型发展模式的关键又在什么地方呢?
中国' 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在“第一财经2010金融峰会”上告诫各商业银行,“十二五”时期,' 中国银行业需要告别过分依靠规模扩张的传统增长模式,探索追求内涵式增长的稳健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银行市场周刊 src="http://img.hexun.com/2011-05-20/129793707.jpg" width=104 height=90>银行周刊: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支付行业或迎寒冬 银行业2011年八大星闻 收益全线超5% 银行卡刷卡费率酝酿下调 利率市场化或令银行少赚一半 和讯网信用卡频道正式上线
“在传统风险监管指标普遍已经达到甚至超越监管要求的现实环境下,这种发展模式的转变,一方面仍然离不开外部监管力量的推动,另一方面在更大程度上将取决于银行内部理性约束机制建设。”蒋定之指出,银行需建立多方面约束机制。
增强资本预见性
“"十二五"时期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因贷款扩张再度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蒋定之提醒各商业银行,资本是一种成本非常昂贵的稀缺资源,一旦资本出现短缺,商业银行发展的可持续性将面临困难。因此,我国银行业必须增强预见性,重视资本约束机制建设。
经历过此轮信贷扩张和监管加强,资本压力成了我国商业银行共同面临的困境。今年以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都进行了再融资资本补充计划,经过2010年可转债发行、配股和上市融资,我国银行业尤其是五家大型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但蒋定之指出,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我国将继续处于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阶段,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信贷需求依然强劲。因此,“十二五”时期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充足率因贷款扩张再度大幅下降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而由于真正具备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资本只有通过股票 市场筹资,普通股增发成功与否则要受到资本市场容量、投资者信心等市场因素的影响,并不能由商业银行自行决定,因而资本实际上是一种成本非常昂贵的稀缺资源。并且,资本补充只能满足商业银行发展的一时之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的资本短缺问题。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商业银行要真正建立起资本的理性约束机制,避免"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这种逻辑的重新演绎,要坚决走出信贷扩张与资本补充相互推动的历史怪圈。”蒋定之表示,要强化资本对资产扩张的刚性制约作用,综合考虑风险、收益、资本占用之间的平衡关系,充分节约资本使用,细水长流。
强化风险约束
“十二五”时期,“调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但由产业结构调整引致的信贷风险也将难以避免。
蒋定之指出,对于银行业来说,强化风险约束,尤其应强化信用风险约束。
“通过计算信贷业务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在此基础上计提拨备,真正将风险计入成本,可以改变传统银行绩效考核中盈利目标与潜在可能损失在不同时期反映的时间错位问题,纠正风险隐匿和风险滞后现象,真正将风险约束贯穿于信贷业务发展的全过程。”蒋定之表示,为使风险约束更加有效,我国商业银行应加速建设有效的信用风险评级系统,提高信贷损失(风险成本)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应尽快建立不良贷款的动态拨备制度,根据贷款的预期损失率前瞻性地充分计提拨备,使得拨备的计提更加有利于银行的风险管控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蒋定之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银行业要把握好信贷总量与信贷结构的关系。
“"十二五"期间过剩生产能力的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将逐渐被淘汰,包括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技术等在内的具有战略意义的' 新兴产业将得到发展空间。”蒋定之强调,银行贷款要主动顺应这一时期国家产业战略调整的要求和趋势,加大从过剩行业退出,加大对新兴战略产业的支持;在低碳技术开发领域和排放权市场加大金融创新,加强对绿色信贷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的信贷投放,为低碳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此外,蒋定之表示,国内银行业还应加强公司治理,加强市场约束,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