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魏书光
国内粮食政策面临重要改革,以市场化为导向的' 农产品(' 000061,' 股吧)价格形成机制成为重要改革方向。但是,不搞保护价,又该如何保障种植户的收入呢?
记者获悉,' 期货行业和' 保险公司联合创新,推出学习' 美国联邦作物保险计划的“收入险”模式试点。
国内创新试点“收入险”
“收入险是新型保险形式。” 黑龙江省' 大豆协会会长、' target='_blank' >南华期货副总经理唐启军表示,推出收入险的目的是保障投保户的综合收益,要覆盖农户种地的物化成本。南华期货联手阳光农险在黑龙江赵光农场开展了以大豆产值为标的的收入险创新试点,并引入龙头企业九三粮油集团,采用基差采购的模式助力农民售粮,全面解决农民种粮的后顾之忧。
收入险试点也是传统灾害险的“升级版”。在黑龙江赵光农场试点项目上,保费为68元/亩,农民自缴16.54%为11.25元,与传统产量险自缴保费数额相同。此外,中央财政给予保费补贴为29.25元/亩,占比43%,农场补贴5.5元/亩,占比8%,其余保费22元/亩由南华期货承担。
这样的操作,能达到什么效果呢?赵光农场种植户李月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2017年的收入险方案,亩产保额为544元。如果一块地减产幅度达到21.3%,购买了收入险的农民可获得67.3元/亩的赔付,而灾害保险则不触发理赔;如果减产幅度达到44.4%,则购买收入险的农民获得207.3元/亩的赔付,比购买灾害险能多赔付近30元/亩,更好地弥补产量和价格上的损失。”
2017年李月刚的种植区域灾害较多,秋收产量235斤/亩。其投保收入险的231亩地获赔了1.8万余元,而另外154亩投保传统灾害险的土地,由于产量高于该险种的保底产量,没有获得理赔。2017年,赵光农场职工投保收入险,相比传统灾害险没有多交1分钱保费,但整体却比只投保灾害险多获得赔付100多万元。
与此同时,试点项目还引入龙头企业九三集团,采用“订单”模式,进一步延伸“保险+期货”的保障范围。九三集团与投保农户在7月份签订近800吨的大豆基差采购合同,在-200元/吨升贴水的基础上让利40元/吨,与投保农户约定在年底前农户可按照黄大' 大豆号1801合约价格减160元/吨升贴水点价卖粮。
期待新模式规模化推广
显然,购买收入险解决了农民最担心的问题,即受产量、价格、灾情等因素影响导致收入减少,起到定心丸作用。而且收入险将中央财政补贴向农业保险方向倾斜,降低了以往临储、直补等方式的补贴成本。同时,通过龙头企业的“订单”收购,更全面地保障农民的利益,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创新试点的“收入险”项目模式与美国目前运作的成熟模式基本一致。据了解,目前,美国联邦作物保险计划已成为美国农业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已覆盖了美国70%以上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约130个作物品种。2016年,已有18家私营保险公司、1.25万名保险代理、5000名险损估价师参与到联邦作物保险交付系统,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了约120万份保单。
其中,收入保护险是作物保险计划中的主力军。数据显示,美国农业收入保险保费金额占农业保险总保费的比重高达83%,农民参保率也在80%以上。在这个安全网内,农民根据市场价格的预期来决定种植什么品种,由期货市场来设定保险价格,改变了以往主要由保护价来指导农民种什么作物的情况。
唐启军建议,希望中央财政向农业保险方面倾斜,同时,地方政府也应该主动参与、支持与协调,通过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扩大“保险+期货”服务人群,提升“保险+期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责任编辑:赵艳萍 HF094)和讯网今天刊登了《保障种植户收入期货业携险企试点收入险》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