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薇薇报道
10月份对于' 银行流动性来说,可谓“祸福相依”。
除了10月8日是10月首个例行缴准日外,国庆节后,银行同时还面临着10月10日14天800亿逆回购到期,以及10月15日财政税收上缴。
一连串可能导致银行资金面出现紧张的情况随之而来,一度让市场担心起来。庆幸的是,随着' target='_blank' >央行节前节后连续公开市场操作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这种“危机”也被化解。
然而,自6月份银行间流动性紧张事件(“钱荒”)平稳之后,银行流动性压力并没有散去,而是一直围绕在银行身边。
为加强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避免无法正常兑付的风险,10月11日,' target='_blank' >银监会起草并公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对2011年公布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修订,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target='_blank' >宗良博士看来,今年6月份出现银行间出现流动性风险之后,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同时,从最近几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可以看出,流动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是触发危机之源。所以从国际国内的经验教训来讲,出台这个管理办法意义很大,对银行流动性风险和资产负债的风险管理都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意识薄弱,风险的测度,管理等都存在较大的隐患。尽管从目前来看,中国银行整体流动性处于可控的状态。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副主任、金融学副教授何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银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海外资产逐渐增加,表外业务的增加,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使用等,都使得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更加多元化,增加了流动性的风险。
流动性风险一向被称为银行业与生俱来的“阿喀琉斯之踵”,各国对此都相当重视。早在2009年,我国银监会就出台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指引》,对商业银行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但当时商业银行主要是传统存贷业务模式,因此,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今年6月份银行间流动性紧张不仅给不断加快创新和市场化的金融市场敲响了警钟,同时,也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