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由2000点翻番的一波' 行情,不仅惠及了股民、基民,就连相关的银行理财产品也热火了起来。商业银行圈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只怕不推货,不怕卖不火。
上海银监局近日发布的《2007年一季度上海中外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报告》显示,一季度上海市中外资银行实际发售理财产品237.75亿元。截至2007年3月末,上海共有26家中外资商业银行推出个人理财业务,个人理财产品余额620.99亿元,比年初增长4.67%。
在人民币持续升值和流动性过剩的大背景下,人民币理财产品是银行理财产品的主力。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3月末,上海市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余额337.30亿元,比年初增长23.67%,比上年同期增长3.48倍。一季度实际发售人民币理财产品137.95亿元,已达到去年全年实际发售总量的44.24%。而同期外汇理财产品余额仅为283.70亿元,比年初下降11.51%。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个人银行财富管理部产品经理邵肃认为,商业银行特别是中资银行在人民币理财产品上的热销归结于“两个改变”。“股市大幅上扬的半年里,投资者心态发生了改变。而银行在积累了多年经验之后,在产品创新能力以及推出的产品丰富程度上也发生了改变。”
上海银监局专家认为,中资银行在理财产品的快速增长中体现出强劲的创新能力。“首先,人民币理财产品结构趋于灵活,除投资于银行间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以及信托计划之外,部分中资商业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结构性地投资于境外市场。其次,外汇理财产品结构和挂钩标的有所创新。中资银行通过结构化运作推出多项挂钩境外' 股票 、基金、商品、债券等指数的理财产品。”
从产品销售的比重来看,股份制银行在人民币理财市场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一季度末,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高达68.96%,实际发售金额占比则为60.24%。而外资银行自4月开始推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也正为人民币理财业务市场带来新的变化。
虽然目前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保险产品多种多样,也都以投资理财为卖点,但多位银行人士表示,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产品的丰富并没有造成投资渠道的互相挤占,反而带动了不同产品的连带销售,促进了蛋糕做大。
不过有统计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中,高风险、高收益产品趋多,预期收益率超过10%甚至上不封顶的产品比比皆是,非本金保障产品大幅增加。2007年一季度,上海市商业银行共发售非保本理财产品64.05亿元,接近去年全年67.17亿元的水平,占一季度实际发售理财产品总额的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