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鼻祖即将创造今年最大规模的IPO。
在与软银的上市对赌协议和司机的抗议声中,Uber向SEC递交了招股书。招股书中提到的募资10亿美元只是一个占位符,未来肯定会有所调整。据报道,Uber将会在五月第二周上市,计划募集资金100亿美元,发行价在48-55之间,估值最高到1000亿美元。
2018年,Uber营收112.70亿美元,相较上年的79.32亿美元,同比增长42%,归属Uber的净利润为9.97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亏损为40.33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Uber并非真的实现了盈利,其在2018年的运营亏损为30.33亿美元。出现9.97亿美元的盈利,是因为2018年剥离俄罗斯/独联体、东南亚资产,以及滴滴估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不计入该收益,则Uber 2018年实际亏损了18亿美元。
而十年来,Uber一直在亏损,2016-2018 年期间的亏损超过100亿美元,成为在IPO前亏损最严重的科技公司。尽管上市在即,但Uber能实现盈利却是遥遥无期的事。Uber招股书中写到,“我们可能无法实现盈利(we may not achieve profitability)。”
285页招股书文件中,风险因素的内容达到了48页,Uber千亿美元估值的不确定性不可谓不多。
Uber没能证明网约车
首先,Uber拿出了一组漂亮的开篇数据:业务遍及6大洲超过700个城市,平台月活用户9100万,日订单1400万,已向司机支付780亿美元,平台累计完成100亿次订单。
作为对比,抢先一步完成上市的Lyft,其月活达1860万,2018年营收22亿美元。Uber的体量约为Lyft的5倍。
问题是,Uber的营收和用户增长相对于Lyft一直在放缓。Uber频繁出现的负面问题,以及决策失误给了Lyft 机会,后者宣称自己在美国的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 22% 上升到了39%。
2016至2018年,Uber的营收分别为38.45亿美元、79.32亿美元、112.7美元,增速从106%下滑至42%。在用户规模方面,2018年的月活增速从上一年的51%下降至33.8%。
以Uber目前的规模来说,增速放缓倒不见得稀奇,但其也没能证明,规模越大,就离盈利越近一步。
从Lyft到1400万日订单的Uber,再到日订单2500万的滴滴,都在不断亏损的泥潭中。Lyft去年亏损亏损了 9.113 亿美元,过去 3 年合共亏损超过 20 亿美元;Uber过去三年总的亏损则超过了100 亿美元;滴滴在 2018 年的亏损达到109 亿元。
另一方面,Lyft市场份额的增长,中国的美团打车号称三天在上海拿下1/3的市场,这两者所上演的小鱼从大鱼口中夺食的故事,似乎也在说明网约车难有足够的用户忠诚度和黏性。
富途证券持牌人邬必伟表示,目前为止,无论是Uber还是中国的滴滴,都还没有找到令人信服的商业模式。
“从滴滴在中国的实践来看,我对网约车这个模式的盈利能力表示很大的怀疑,作为市场最大、最有用户需求的中国,都很难达到盈利水平,或者说,即使达到了盈利水平,也是整体规模有限,那在其他国家,我更难想象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规模。而且,因为Uber本质上是对本地出租行业有很强冲击作用,所以,Uber在每个国家的扩张都会遇到非常强的监管壁垒,这也制约了整体营收规模和利润规模的扩张。”
Uber也确实没能证明网约车是门好生意。其在招股书中坦言,公司在业务上的风险包括激烈市场竞争、费用降低、劳资关系等,公司可能无法实现盈利。
多一个业务,多一群竞对
Uber将业务分为3块,出行(Personal Mobility)、外卖(Uber Eats)和货运(Uber Freight)。同时,Uber还强调了所谓的平台协同效应,表示将继续投资于新的平台产品,公司相信这将进一步为持续增长提供动力。
这听起来有点某视生态化反的意思。
虽然Uberd的外卖业务增长很快,2018年的营收同比增长149%至15亿美元,但出行业务是Uber目前营收的主要来源,占比81%。外卖业务的占比从2017年的20%下降到了2018年的18%,其他业务的收入本来占比就很小,且营收从2017年的3.9亿元下降35%至2018年的2.55亿元。
Uber对此的解释是,外卖业务对餐厅采用了更小的包装和更低的服务费用,其他业务则是因为融资策略的调整导致车辆解决方案收入减少。
在出行之外,只有外卖业务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根据去年一项数据调查,Uber Eats在美国成为仅次于团购鼻祖GrubHub的第二大外卖平台。当然,这并不代表Uber Eats已经对GrubHub或其它友商构成了足够的威胁。美国食品配送市场增速在这份调查期间的增速约为51%,所有参与者都有大量的业务能够瓜分。
在多元化业务上,包括出外卖在内的其他业务均面临着激烈的竞争。Uber招股书中详细列举了各项业务的竞争对手。
共享出行:Lyft、OLA、Careem、滴滴、Taxify、Yandex、出租车等公共交通
单车及滑板车:Motivate (Lyft旗下)、Lime、 Bird、and Skip
自动驾驶:Waymo、Cruise Automation、特斯拉、苹果、Zoox、 Aptiv、May Mobility、Pronto.ai、Aurora以及Nuro(Uber甚至承认,这些公司的产品可能比自己的更有效,其中谷歌旗下的Waymo已经推出了商业化的自动车辆叫车车队)
外卖:GrubHub、DoorDash、Deliveroo、Swiggy、Postmates、Zomato、Delivery Hero、Just Eat、Takeaway.com及亚马逊
物流:C.H. Robinson、Total Quality Logistics、XPO Logistics、Convoy、Echo Global Logistics、Coyote、Transfix、DHL、NEXT Trucking
面对竞争,Uber很清晰的认识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竞争,竞争的市场高度分散,鉴于这些行业门槛较低,预计未来将面临来自新玩家的竞争。
在这些市场中,在产品之间切换的成本很低。消费者倾向于转向成本最低或质量最高的供应商;司机倾向于转向具有最高盈利潜力的平台;餐厅倾向于转向提供最低服务费和提供最高订单量的交付平台;此外发货人和运输公司倾向于以最优惠的价格和最方便的运输服务转移到平台上。
从网约车主业到多元化业务,Uber均面临着的竞争,同时,Uber承认各项业务的用户都在意价格和补贴。那么,规模越大,成本不一定会降低,所需的补贴却更多。目前,Uber还无法跳出这个循环。
“如果我们无法在这些行业中有效竞争,我们的业务和财务前景将受到不利影响。”
结语
Uber1000亿美元的估值,比之前市场传闻的1200亿美元要低。邬必伟认为,虽然这次定价下降主要是和之前排名第二的网约车公司LYFT上市之后持续暴跌有一定关联,但核心还是和商业模式和盈利能力有关。
从2009年创办至今,Uber亏损了十年。财报所提到的盈利,都是靠投资网约车同行。2018年Uber剥离俄罗斯/独联体、东南亚资产获得32亿美元一次性收益,滴滴的估值上涨也带来了20亿美元的收益。
虽然网约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模式,但其鼻祖也未能证明这是一门好生意。也许要等到自动驾驶来临的时候,随着效率和车辆保养管理能力的提升,才会是网约车新时代的来临。
“此时此刻,我对于Uber的上市并不抱乐观的态度,即使1000亿美金的估值,我都觉得比较昂贵。”邬必伟谈到。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