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日有关“' 银行业与银监会磋商建议放松不良拨备监管规定”的传闻,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在4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来看,整个' 银行业拨备水平仍处较高状态,且银行业的利润增速仍保持正增长,因此,对于统一调整贷款损失准备的相关政策,还需进一步考量。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末,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率继续上升,达到1.59%,拨备覆盖率167.7%,拨贷比3.26%。
银监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廖媛媛表示,目前银行业资产质量整体可控,主要资产指标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自2011年开始,中国经济的实际GDP增速逐步回调,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银行业不良资产出现变化是伴生现象,既是合理也在预判之中。
实际上,为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随着经济周期而出现波动变化,银监会早在2011年就颁布《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要求银行业金融在贷款增速比较高、经济较好的年份,对贷款质量实施' 逆周期调控。具体而言,对于银监会确定的系统性重要银行,要求其在2013年年底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达到150%以上,拨贷比达到2.5%以上;其他金融机构要在2016年年底前执行此监管规定。
廖媛媛介绍,银行业有三道“关口”用来消化不良贷款:首先,在现有拨备覆盖率、拨贷比、资本充足率不变的情况下,银行会通过消耗利润消化不良;其次,当银行利润下降到不足以覆盖不良资产时,可动用拨备资产消化不良,这就会导致拨备覆盖率、拨贷比的下降;最后,若拨备覆盖率、拨贷比降到低点时,还可消耗超额资本金消化不良,但这会使银行资本充足率下降,这一步就是一个比较警醒的信号。
“我国银行业的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在国际上处于较好水平,所以银行完全有能力通过利润本身调节不良资产;此外,目前有些商业银行也在通过动用超额贷款拨备加快不良资产的核销,但拨备覆盖率仍维持较高水,所以,调整不良拨备的监管政策仍需进一步考量。”廖媛媛称。
不过,对于个别银行拨备覆盖率将触“红线”,廖媛媛表示,根据《办法》,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可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特点和风险管理水平进行差异化调整;也可针对不同经济周期,以及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同背景,适当地动态调整相关监管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