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形势下,我国的金融体系主要面临着金融体系信用风险的逐步积累、金融体系政策风险的负面冲击、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的日益突出、金融体系杠杆风险的传染加剧等方面的金融风险。”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target='_blank' >王爱俭看来,在当前国家金融体制深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宏观战略下,这些风险必然会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运行机制的完善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入而得到有效地分散与转移,维持关键风险点在警戒线之内。但最大限度防范个别金融风险向系统性风险的演化则更加需要未雨绸缪。
“金融体系信用风险的逐步积累,主要体现在商业' 银行与' 互联网金融两大领域之中。”王爱俭分析表示,从商业银行方面来看,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双重外部冲击影响下,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近期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 房地产市场高压与证券市场萧条双重负面冲击下,实体经济发展受阻,致使商业银行前期放出的大量贷款存在回收风险;从' 互联网金融方面来看,特别是P2P平台逐渐暴露出的大量信用违约问题,不仅在社会上造成了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更是对整个互联网金融体系的监管带来严峻的挑战。
“持续加强信用风险防控,紧盯重点行业和领域。”王爱俭建议,首先要加强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防控与化解力度。加快风险资产处置进度,提高风险资产处置效率,强化信用风险偏好,调整业务客户结构,特别是批发业与制造业的整体比重,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实现全口径业务整体风险管控,将表内外信贷、渠道投资、已核销不良资产,以及同业、投行、资管、' 信用卡等业务全部纳入风险管理视野。
同时,应当加快互联网金融相关的' 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对金融产品的范畴有一个明确规定,也不可模糊边界私自交易,这都会导致秩序的紊乱,同时还应当加强市场准入监管与运营监管,特别是对于P2P贷款业务,对于借贷人的个人信息的认证需要一个更加严格细致的标准。
金融体系政策风险的负面冲击主要体现在股票 市场方面,对此,王爱俭认为,避免政策风险冲击,强化顶层设计促进市场运转效果尤为重要。在市场运行机制设计过程中,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压力测试体系,尽可能掌握新的交易规则在测试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防止出台的新规则出现严重漏洞从而加剧金融市场波动;在整个金融体系的统筹规划过程中,要考虑不同领域政策风险的传递效应,防止因某一市场出现政策风险后迅速转移到其他领域造成整个金融体系出现动荡。
“而金融体系流动性风险的日益突出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市场、股票 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三大领域之中。”王爱俭建议,要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的覆盖,建立适当的考核及问责机制,进一步完善流动性风险监测、计量和报告的管理信息系统;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确保万一出现风险,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处置机制,并通过多层测试与评估,确保提出的措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防范流动性风险向其他金融风险的转化,应完善流动性风险与其他各类风险之间的隔离措施,防止风险转化传染。
“金融体系杠杆风险的传导加剧,这一风险贯穿于整个金融体系”,对此,王爱俭建议,吸收转移杠杆风险,防止各领域风险的交叉传染。加强市场准入监管与运营监管,对个人投资者,必须认真审核其可抵押的资产规模,对没有相应投资能力的个人投资者不应当提供相应的杠杆服务,对机构投资者,必须针对其抵押资产予以严格审核与合理定价,防止资产价格大幅波动而引发其兑付能力的减弱,进而导致杠杆风险。同时,进一步提高杠杆资金规模的监管效率,建立一套有效的杠杆风险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