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41场" 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深圳银监局副局长陈飞鸿介绍了深圳" 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开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深圳银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15年末,深圳银行业资产总额6.83万亿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3位,比2010年末增长95.96%;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17万亿元和3.24万亿元,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3位,比2010年末分别增长90%和92.93%。不良贷款率1.1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2010年末下降0.37个百分点。2015年实现净利润956.03亿元,比2010年增长1.33倍。
加强引领
推动小微金融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有着“小微之都”称号的深圳,有近110万家小微企业和近100万户个体工商户,贡献了当地40%以上的税收,解决了45%以上的就业,拉动了深圳60%以上的GDP。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既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圳银行业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
陈飞鸿表示,一直以来,深圳银监局将推进小微金融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不断完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环境,持续推动深圳银行业提升小微金融服务水平。
具体来看,该局通过“四个加强”,着力解决小微金融服务中面临的“四个难题”——加强差异化监管政策引领,着力解决“不愿贷”问题;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不敢贷”问题;加强专业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不会贷”问题;加强小微企业服务减费让利,着力解决“融资贵”问题。
为激发深圳银行业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解决小微业务发展后顾之忧,深圳银监局先后出台了《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深圳银监局小微金融服务工作指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通过网点准入名额奖励、监管指标差异化考核、先进银行通报表彰等措施,加大正向激励,加强窗口指导,推动银行持续加大小微企业信贷投入。
同时,深圳银监局先后搭建了两个信息平台,架起银企对接的桥梁,拉近银行与小微企业的距离, 更高效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并推动辖内银行全面落实银监会提出的“六项机制”、“四单原则”等政策要求,鼓励银行建立健全多层次、专业化的小微金融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小微金融服务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产品。
经过多年的努力,深圳银行业小微金融服务质效有了显著提升。截至2016年3月末,深圳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5306.29亿元,同比增长20.03%;小微企业贷款户数21.1万户,同比增加1.5万户;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85.98%,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
发挥优势
助力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作为“创新之城”,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当地GDP的三成以上。长期以来,深圳银监局高度重视科技金融,积极引导银行业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
2016年,深圳银监局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通知》,通过优化工作体系“矩阵图”、丰富产品服务“工具箱”和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推动金融机构在科技金融领域发力。
据陈飞鸿介绍,截至目前,深圳已设有1家总行科技金融服务中心,15家科技支行。中资银行普遍在分行层面设立了科技金融部、科技金融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办公室等科技金融部门,建立有别于传统企业的授信准入、风险评级、审查审批和贷后管理制度,并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在人、财、物等方面向科技金融部门加以倾斜。
为解决科技型企业特有的融资问题,深圳银监局优先支持银行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鼓励银行创新担保和增信手段,丰富信贷品种,并参照投贷联动试点指导意见,以适当方式探索投贷联动,尝试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机制安排。目前,深圳已有22家银行推出了“孵化贷”、“成长贷”、“研发贷”、“加速贷”、“知识产权贷”、“集合担保贷”等科技金融特色产品,初步形成了多系列、多层次、多阶段、广覆盖的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截至2016年2月末,深圳科技创新创业企业贷款户数3030家,贷款余额2673.69亿元,同比增长17.25%。
另外,深圳银监局积极参与制定深圳市《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联动深圳市科技创新委、财政委、知识产权局等部门,建立健全补偿、代偿、贴保、贴息相结合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持续推动银行聚合政府、" 创投、担保、" 保险、园区、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构筑立体化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健全体系
全面提升惠民金融服务水平除了小微金融和科技金融之外,深圳银监局还从客户的不同需求出发,从机构设立、渠道建设、消费者保护以及服务标准等四个方面着手,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完善惠民金融。
据陈飞鸿介绍,作为监管机构,深圳银监局积极引进普惠新机构,实现对中低收入人群的服务延伸。他谈到,针对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低收入人群服务不充分的情况,深圳银监局支持两家新型机构——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和招联消费金融公司落户深圳,并鼓励两家机构探索创新差异化、特色化经营模式,充分利用" 互联网技术,深入挖掘客户资源,有效降低服务门槛,进一步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截至2016年3月末,两家机构服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近1000万名客户,累计发放贷款近400亿元,户均不到1万元。其中,微众银行借助股东的大数据优势,结合传统银行风控手段,为缺乏信用记录、不符合传统授信标准的中低收入人群建立信用评级体系,目前,该行贷款客户近五成为普惠客户群体。
在搭建多层次金融机构的基础上,深圳银监局不断拓展便民新渠道,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引导银行科学规划网点布局,鼓励银行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网点经营模式,鼓励传统网点智能化改造,打造“互联网+”新型渠道等。
另外,陈飞鸿强调,深圳银监局在探索消保新模式与创设服务新标准以提升行业服务质量及水平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据了解,该局率先探索第三方调解机制建设,于2015年5月推动设立深圳银行业消费者保护促进会,成为全国首家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第三方机构。截至今年3月末,促进会共收到各类纠纷案件941件,调解成功率达93%。深入开展“飞单”整治,坚决纠正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共排查31家银行近百万条信息,查实可疑账户33个,责令处理从业人员28人,暂停3家支行相关业务。有效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全面推广“双录”制度,目前,辖内开展理财及代销业务的45家银行已有30家完成“双录”安装工作,预计6月底前全辖可实现销售区域录音录像全覆盖。
陈飞鸿表示,2016年是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的开局之年,下一步,深圳银监局将立足深圳的区位特点,推动银行业巩固优势,补齐短板,与社会各界一同继续为发展普惠金融作出积极探索和更大努力。在小微金融、科技金融、惠民金融等方面,更好地发挥政策引领作用,完善金融机构体系,提供更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