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老百姓,他们的经济生活与今天有何不同?当时的物价水平如何?各阶层人士的日常花销、衣食住行又是怎样的?本书以今人平日养家糊口的平常心来揣摩古人,从明朝小说《金瓶梅》中的柴钱米价、人事纠葛,再现了晚明市井百姓的世俗生活,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了《金瓶梅》这部奇书。
“住”是人生一件大事,花销也较大。不同的阶层,住房的需求不同。卖炊饼的武大郎是“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第二层是楼,两个小小院落,甚是干净”(第一回)。“典”是使用权的转移,没有产权,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住下去,不用月月交租金。不过房主有了钱,还可以赎回去。十数两银子,合(现在人民币)3000块左右吧,应当是很便宜的。今天大都市的闹市区,3000元也就是一套两居室一个月的租金吧。
带产权的房子也不贵。一处“门面二间二层,大小四间”的平房,质量一般,要35两银子,相当于7000块钱。常时节就在西门庆的资助下买了这样一处房子遮风避雨(第六十回)。好地段的房子就要贵些。西门庆替姘妇王六儿买了狮子街繁华地段“门面二间,到底四层”的宅子(第三十九回),花了120两银子,这要算西门庆的“外宅”了——算下来,常时节的房子1平方米不到200元,王六儿的房子1平方米顶多300块,比起今天大都市中1平方米上万元的房价,便宜得不可思议。
这里说的是百姓之家的低门浅户,官宦财主家的深宅大院,气象又自不同。西门庆的同僚夏提刑,卖了一所宅子给何太监的侄子。“门面七间,到底五层”,“仪门进去是大厅,两边厢房鹿角顶,后边住房花亭,周围群房也有许多,街道又宽阔”(第七十一回)。按契上原价1200两交割,合今天24万元。
西门庆自己的宅院跟夏家的这一所不相上下,后来又花500两银子增盖了花园。以后又乘人之危,用540两银子买下隔壁花家的园宅(第十四回)。街对面乔家另购新宅后,西门庆又花700两银子把乔家旧宅买下来。其间还用250两银子买了城外赵寡妇家的庄子,以扩建坟园。粗略算来,西门庆的房产,总值在3000两以上,合今天60多万元。考虑到清河是外省小县,又是在物价低廉的时代,这个数字,也就十分可观了。
《金瓶梅》时代房价低廉,大概还跟当时地价不高有关。韩道国夫妇商议在自家院落盖两间像样的平房,材料费也需花上30两(第四十八回)。可知房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材料上。另一个例子是,皇亲向五因家道败落,要拆卖祖坟的“神路明堂”;其实就是拆掉好端端的房子,专卖木料、砖瓦。讲好“三间厅、六间厢房、一层群房”的建材,开价500两。西门庆的伙计贲四认为可以压到350两,并说:“休说木植木料,光砖瓦连土,也值一二百两银子。”(第三十五回)其后大概是以300两(合6万元)成交。看来建材的价格实在不低,加减之下,“http://cms.hexun.com/“http://data.house.hexun.com/postlandlist.aspx““" 土地的价格也就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