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某私募基金合伙人的陈锋(化名)近日来显得有些心神不宁,起因则是管理层日前下发的一纸通知。
11月的最后一天,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了《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意味着在私募基金“阳光化”之前,公募基金的“私募业务”将先行一步。
和其他的私募基金人士一样,《试点办法》颁布后,陈锋一直在考虑,公募基金“私募业务”的开闸会不会打破目前公募与私募之间微妙的生存格局?市场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局?
公募尽显优势
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一直以来,在个人理财市场上独占鳌头的公募基金,始终被关在除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之外的机构理财大门外面,由此给私募基金的快速发展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于我国私募基金的“地下”特性,其确切规模始终无据可查,但通过各种方法估算出的大概数字足以说明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李雅芳就曾估测,目前国内私募基金总规模已超过1万亿元。而一些业内专家也在不同场合表示,当前私募基金的规模正在直逼公募基金。
“应该说,在基金专户理财业务尚未推出之前,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在生存空间上达成了某种和谐共处的局面。虽然两者在人才、客户资源上的争夺时有发生,但基本上仍是各行其道。”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而随着基金公司专户理财业务的开闸,这种“和谐”局面将被打破。两者之间的较量将从幕后走向台前,程度也进一步升级。
1'>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项鹏(无效))
(责任编辑:项鹏(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