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货市场作为现代市场体系的核心和协调经济运行的“软件”因素,对经济安全、平稳、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健全市场体系和完善金融体系,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在这一新的形势下,需要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对期货市场功能作用的认识,积极稳妥发展期货市场,发挥其功能作用服务于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和要求。
十六大以来的5年间,伴随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政策层面对国内期货市场发展的呵护前所未有:2003年,党的16届3中全会提出“稳步发展期货市场”,初步确立了期货市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应有的地位;200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对期货市场发展的战略部署,揭开了期货市场稳步发展的新篇章;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积极稳妥发展”期货市场的新要求。
目前,国内期货市场步入了积极稳妥发展的新阶段。市场规模快速提升,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额和成交量分别从2002年的3.95万亿元和1.39亿手猛增至2006年年底的21万亿元和4.49亿手,年均增长51.85%和34.06%。2007年1至10月份国内期货市场成交额已达29.78万亿元,近5年来国内期货交易规模年增长率超过50%,超过国际市场增长水平。其中大连商品交易所已连续5年位居国际市场前10位,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29.62,0.87,3.03%,股票 吧)期货市场;市场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以《期货交易管理条例》为核心、证监会规章和交易所自律规则为配套的期货法规体系;期货新品种上市步伐明显加快,十六大以来上市期货新品种达13个,使国内期货交易品种数达到18个;股指期货开始筹备,市场实现了以品种为先导的突破发展;形成了由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期货业协会、期货交易所、期货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机构“五位一体”监管体系;市场风险控制能力显著提高,投资者参与规范理性,市场稳定性不断增强;以市场“避风港”、“中国价格”和“中国规则”为推手,期货市场对相关产业和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服务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深。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未来市场更上一层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我国期货市场与发达期货市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2006年国内期货成交量仅相当于全球期货、期权成交量的1.9%,这与我国GDP占全球总额约5%、进出口总额占全球总额约5%以上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目前国际期货市场有大约300多个商品期货品种,1000多个金融期货品种,而我国3家期货交易所共上市品种仅有18个,数量过少且结构单一。在投资者结构、市场运行效率、技术支撑平台、市场开放性等方面离国际发达期货市场还有很大的距离。
作为虚拟经济的典型代表和现代经济的发展前沿,期货市场通过增强各类参与主体市场竞争力、提升整体经济运行质量推动相关产业链条上各环节的协调发展,以权威的“价格”力量合理配置资源,以市场机制作用保障经济安全,从而能够促进和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市场实践已经证明期货市场功能作用的不可替代性。
在国内,东北粮食主产区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学会了利用期货市场“种地卖粮”,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期货价格指导经营或直接利用期货市场回避价格风险,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期货市场的发展,也使“中国因素”得以汇聚和强化,凸显了中国全球商品生产、消费大国的市场地位,有力推动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中国作为商品生产、消费大国,为期货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统计数字,在其选取的16种大宗商品当中,中国有12种商品的产、销量均在全球排名中进入前三位;2006年大麦、" 棉花、" 棕榈油、" 菜籽油、" 豆油、" 豆粕、" 大豆、" 小麦、天然" 橡胶9种主要农作物进口量排名中,中国均居国际前三位。
目前亚洲区域内期货市场在国际市场中的规模和影响力还都有限,依托中国商品生产消费大国地位,国内期货市场有条件也有责任快速发展自身,承担起亚洲期货交易中心的建设重任。
改善品种上市程序,进一步完善品种体系,拓展期货市场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深度和广度。期货品种是市场功能发挥的基础,一个期货品种影响着一个或多个与之相关的行业。当前国内期货品种创新步伐较慢,关键原因是尚未形成品种上市的市场化机制,品种上市受制于与品种相关的多个机构和部门。应借鉴国际发达期货市场备案制品种上市机制,对于一些非国家垄断控制品种,上市主导权交予期货交易所,期货监管部门仅对品种合约设计公平性进行审查,以此加快品种上市步伐,丰富完善期货品种体系。
继续推动市场制度创新,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创新是市场发展的动力,制度创新直接关系着市场的活力和效率。在未来市场发展中,应从促进期现结合、提高市场效率、维护市场安全运行等角度出发,根据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现货市场发展阶段,结合期货市场自身实际发展情况,适时进行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期货市场有关合约、规则和制度,提高市场运行质量。
加快技术创新,为市场突破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技术是期货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之一。但是,我国期货市场技术水平与国际市场还存在着相当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期货市场的发展。新的形势下,期货市场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硬件设施和软件建设上,在系统容量和质量上,在规范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上,在提高便利性和稳定性、安全性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电子化、网络化以及无形交易方式发展。
发展壮大期货机构,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善市场结构。目前国内期货公司实力有限,尚不能满足期货市场大发展的需要。应从现代金融企业的定位出发,积极推动期货公司业务创新,使一部分期货机构在一定条件下,参与到期货咨询和培训服务、委托理财,参与境外期货交易、期货自营、发起设立和管理期货市场投资基金等业务中来。在投资者结构完善方面,应培育以大型机构投资者、法人企业为主的投资者群体适应未来发展需要;应借金融期货推出之机,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到商品期货中来;积极试点期货投资基金,并探寻现有各类投资基金参与期货市场的途径;进一步清除国有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障碍,使其成为期货市场上自由的参与主体。
稳妥推进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要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并争取国际市场话语权,必须推动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在让境内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境外会员和投资者参与我国期货市场。目前国内期货市场的开放大大落后于证券市场,仅体现在期货机构和投资者“走出去”的层面,境外投资者对市场的参与没有突破。实际上,国内部分期货品种从品种特性和投资者结构上看,已具备对外资开放的基础。如目前大豆等品种现货市场已经完全放开,现货市场上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已占主导地位,他们同时以国际市场经营思路和操作理念参与到国内期货市场上来,使大豆等期货市场已具有国际化的一些特征。在此基础上,应积极稳妥开展大豆等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试点,引入期货市场QFII制度,合理引进境外会员和投资者,在其基础上不断扩大试点范围,推动国内期货市场尽快成长起来。
(责任编辑:黄毅)
(责任编辑: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