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8日上证指数探底4812点企稳后,沪深股市出现了自6124点调整以来少有的强势' 行情,市场的做多人气开始恢复。考虑到目前的指数点位、6124点以来的调整幅度,以及4800点附近的两次筑底,4778点以来的上行行情,似乎蕴含着某种希望,于是有市场人士提出了行情“反转”的观点。如其说法成立,则按照技术分析的逻辑,也就是说,大盘始自6124点的调整已经结束,4778点以后的走势将不断上行,直至创出新高。那么,“反转”观点到底成不成立呢?
除了近日的市场表象给人市势转强、乃至朦胧的“反转”印象,提出“反转”观点也有更实在的理由、更严密的逻辑。其总结性表述便是,“集中利空阶段或已过去”———其逻辑是:近期的利空,涉及到资金面的包括QDII、特别国债、数量控制回收流动性等影响因素,市场基本可以消化,只要居民入市潮维持,资金面不会是问题;涉及企业基本面的,包括加息、出口退税、外需回落、地产调控等因素,该反应的都已在反应,集中的利空阶段正在成为过去。这种观点认为,外需的不确定性可能让市场有所反复,但如果外需额外拉动导致总需求增速大于总供给,从而引发通胀的逻辑成立,那么,适当的外需下降反而可以减少供需缺口,从而降低通胀压力,内需的紧缩也未必会一直严厉。其结论是,5000点底部区域已经明确,一轮反弹行情正在展开,甚至是反转行情。
如果是反转行情,站在投资者的立场来看,这真是万众之幸。不过,如果反转不成,而战略上按反转行情去筹划,去操作,那后果自然难堪。
近一段时间来,沪深股市的运行显示出一些特征:其一,小市值个股继续受到市场追捧,中小板明显跑赢主板大盘,中小板指数周二创出新高、中小板综指距新高也不过22个点的距离。其二,有色、券商、煤炭石油、“中字头”、化工化纤、农业板块比较活跃,涨幅居前。其三,在' 中国石油(' 601857行情,' 股吧)和大盘股以及中高价股企稳的情况下,新股受到市场的追捧,近期上市的新股' 中国中铁(' 601390行情,' 股吧)再创新高带动了人气。
尽管如此,还是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对反转的提法要多一份谨慎。归纳起来,主要理由如下:
其一,自4778点以来,尽管涨多跌少,个股行情活跃,但始终没有出现能扛大梁的人气板块。中小板难成气候,而面对严峻的调控与动荡的经济环境,地产、银行、有色等主流资金汇聚的板块,始终处在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
其二,4778点以来,虽然偶尔放量,但沪深的成交始终在低水平徘徊,而且主流' 股票 如银行、地产等,则呈现出放量下跌、缩量反弹的特征。
其三,尽管调整已有时日,但目前无论是整体估值,还是主流个股,都缺乏大幅上升的估值条件与动力基础。而技术上,4778点以来的双底跨度仅15个交易日,理论上难以胜任大的反转行情。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就言之凿凿的定性“反转”,是要冒很大风险的。
(责任编辑:王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