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请问这是家庭电话吗?我是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访问员,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家庭
在有“理财元年”之称的2007年,朝夕生活在皇城根下的北京人又对投资注入了多少热情,投入了多少精力?平心静气盘点一下,在一年的激情投资中,北京人的收益到底如何?来自18个区县普通市民的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京城股民基民仅两成报亏。 有人说,2007年是中国人投资理财意识觉醒的一年。身边的成功案例、媒体接二连三的报道,让普通市民看到在银行储蓄之外,原来还有这么多“钱生钱”的理财方法。当负利率吞噬着人们的储蓄热情的时候,投资理财却让人们看到“跑赢CPI”的机会。 除了' 股票 、基金这两种2007年提及率最高的投资方式,还有不少市民选择了另辟蹊径。他们或坚守房产、债券等传统理财阵地;或尝鲜黄金、期货、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连结保险等投资领域;更有人甘心涉险,参与地下钱庄集资。 ●理财家庭不到四成 “全民炒股”、“全民投资”说得这么热闹,但调查发现,在北京真正参与各种投资理财行动的人只在被访者中占了不足四成。在5207个被访家庭中,“全部银行储蓄”的有1415个;部分投资理财的1798个;全部投资理财的208个;无剩余资产,只能“作壁上观”的1786个。如果只简单地按照是否投资理财划分,切实有投资理财行为的只有2006个,仅占所有样本总量的38.53%。
1'>2'>3'>下一页
(责任编辑:段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