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苏振
2007年的" 债券市场除了创新以外乏善可陈,收益率大幅上升,投资收益难以令人满意。展望2008年,机构普遍认为,债市" 行情将有所好转,但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多,大牛市难现。
2007年:环境恶化 空气弥漫
应该说,2007年市场流动性依然较为充裕,2007年前11个月贸易顺差达到了2392亿美元,如果再加上FDI以及其他资金流入,由此创造的外汇占款非常可观。但由于结售汇业务和证券账户第三方托管的相对集中,资金的非均衡分布较为严重,加上大盘新股连续带来的冲击,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加剧。尽管如此,资金面的相对宽松还是不争的事实。
但与流动性同样受全社会瞩目的还有通胀。2007年3月份,CPI同比涨幅便超过了央行年初认可的3%的通胀目标,达到3.3%。随后几个月,在以猪肉为代表的粮食食品价格大幅上涨的带动下,通胀率居高不下,8-11月份CPI同比涨幅均维持在6%以上,并在11月份达到了近11年的新高6.9%。为了弥补通胀率上升的侵蚀," 债券收益率上升势在必行,实现“实际利率为正”。
除了通胀压力外,2007年债市总体生态环境也在恶化。首先,为了解决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各类政策趋紧。2007年的债市见证了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密集调控:准备金率上调5.5个百分点,1年期定存利率上调1.62个百分点,发行特别" 国债和定向" 央票,吸收特种存款等等。
其次,市场的“理性”选择也施压债市。2007年" 股票 、地产等投资工具经历了波澜壮阔的牛市,在比价效应下,跨市场投资者的理性选择结果便是减少债券资产的配置,即便是非跨市场投资者,也可以通过资金拆放来分一杯羹。此外,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在利差收入仍为主要利润来源、银企关系愈发重要以及越来越多的上市银行面临盈利压力的情况下,选择将更多的资金配置于高收益的信贷资产上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当然,对整个经济体系尤其是当下我国经济来讲,这是一种典型的“合成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