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债市如此之熊出乎意料。在洗礼之后,熊市告诉我们两点:一是什么叫周期,二是要学会在熊市中生存。而在报复式的熊市之后,债市有望在2008年呈现出好转的趋势。
2007:在熊市中生存
我们可以把2007年的熊市归咎于股市、货币政策,甚至猪肉,但是当我们清醒地总结原因时,会发现这一切又似乎理所当然。自2003年起,中国已维持了四年10%以上的年度经济增长速度,尤为不易的是在高增长的同时保持着低通胀。中国股市也是在历尽多个寒冬之后才引来“报复性”的繁荣。6次加息、10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定向" 央票、2次特种存款以及窗口指导,这些都给债市带来了压力。
市场有强必有弱,这与经济周期及突发事件等都息息相关。但有一点不解的是," 债券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融资方式和可以获得稳定收益的投资方式,为什么会被人遗弃?
是企业没有融资需求吗?显然不是。首先,我们来看融资成本。债券融资的成本一般都比贷款的成本要低很多,而且目前来看," 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多为固定的,在加息通道里显然比浮动利率的贷款成本更具优势;同时,2007年年底,曾经多次出现" 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高于同期限贷款利率的情况,这说明企业资金严重短缺。
再说投资。是所有人都偏好高收益高风险,还是固定收益未能够深入人心呢?如果说央行提高定存利率能够吸收回储蓄存款的话,那么债券无论如何都会比定期存款更有吸引力,在回收流动性战役中,债券不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吗?我们的债市应该不只是金融机构之间的游戏,而是应该把企业和个人投资者都引进来。
尽管市场还不是很完善,产品的套期保值功能还不是很健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2007年是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迅速的一年。在所有投资者饱受利率风险“摧残”的同时,利率互换在2007年创下了2000多亿的交易量,远期利率协议也正式推出,投资者的风险管理意识正在逐步加强。其次,寻找客户转移风险。客户的投资需求是多样化和分散化的,我们可以把自己的资产打包成各种产品来满足客户的各种具体需求。一方面是借此引进不同的市场参与者,丰富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可以转嫁风险,同时实现收益。如果市场没有这些客户,市场参与者都是一些相同特质的机构,那么危机来临之后,必定是兵败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