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涨与现实
-----市场2007年回顾与2008年展望
在经过了2005年的萧条、2006年的复苏之后,2007年的大豆市场演绎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高涨' 行情,面对2008年,影响过去一年大豆市场的基本因素是否还会延续、基本面因素会产生怎么的变化,这些都是投资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2007,高涨之年
1. 中国和美国大豆产量减少
在经过了前三个年度大豆市场的长期萧条之后,中国和美国的农民在2007年的春播时期均对新季大豆的播种表现出了低迷的兴趣,而在之前一年的时间里,玉米市场在生物能源的带动下强劲上涨,致使玉米在与大豆种植效益的比较中得到农民的睛睐,由于大豆与玉米属于同季作物,两者之间存在着土地互竞关系,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必然会带来大豆种植面积的减少。这样,在2007年的春播时节中美两国的农民均不同程度地缩减了大豆的种植面积。
在中国大豆种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主产区黑龙江省在今年夏季遭遇到了历史上罕见的高温干旱天气,据当地气象部门报告,从6月初至7月下旬,该省东部的佳木斯、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市和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连续50多天干旱少雨,三江平原地区降雨与历年同期相比为有记录以来最低。 至7月底,该省有58座小水库干涸,松花江佳木斯水位比历史同期最低水位还低0.33米。至7月底,全省的受旱面积达到了3220万亩,其中重旱面积为1713万亩,绝产面积为111万亩,受灾最重的集贤和桦川两县的绝产面积分别达50万亩和32万亩。上述两个县均是黑龙江省的大豆主产地。
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天气状况的恶化直接导致了大豆单产的下降,并带来总产量的减少,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统计数字,今年我国大豆的单产量为1.609吨/公顷,其中黑龙江地区大豆的单产为1.46吨/公顷,黑龙江主产区大豆的单产水平低于全国大豆的平均单产水平这在往年并不多见。在国产大豆总产量减少的情况下,由于我国食用大豆消费量的稳步增长,直接带来了榨油用大豆消费量的下降,国产大豆的市场炒作概念由此摆脱了油用大豆的概念,转入食用大豆的炒作概念,国产大豆与国际大豆的比价关系也因此而变为内强外弱的格局。
2。全球大豆的需求量稳步攀升
由于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以及总体经济状况的好转,全球大豆需求市场多年来一直保持刚性增长态势,其中,中国大豆消费市场的旺盛是全球大豆消费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力。2007/2008年度中国大豆的消费总量较上年度增加272万吨,为4835万吨,2007/2008年度美国、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消费量分别较上年度增加了110万吨、-95万吨、495万吨,分别为5430万吨、3268万吨、4004万吨,全球大豆的总消费量达到了23526万吨,较上年度增加1060万吨(数据来源:USDA)。
2. 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量下降
在全球大豆需求量增长的情况下,全球大豆产量的减少就带来了全球大豆期末库存量
的下降,由于中国大豆减产幅度较大,使得2007/2008年度中国进口大豆数量大幅攀升,为3400万吨,而上年度仅为2873万吨。产量的下降、出口数量的增加,使得美国大豆的期末库存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少,2007/2008年度美国大豆的期末库存量较上年度下降了1086万吨,为476万吨,下降幅度高达69.5%,全球大豆的期末库存量较上年度下降了1534万吨,为4732万吨,下降幅度为24.9%。(数据来源:USDA)
2007年全球经济状况总体向好,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中国进出口贸易量大幅攀升并带来了国际贸易量的上升,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2007年,国际海运费出现了几十年来罕见的大幅上涨行情。作为全球大豆最大的进口国,国际海运价格的上涨带来了进口成本的增加,美国墨西哥湾和阿根廷港口运至我国沿海港口的粮船海运费分别由2007年1月初的56美元/吨、64美元/吨涨至2007年12月末的120美元/吨、132美元/吨,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海运费的涨幅分别高达114%和106%。美元汇率的长期疲弱、国际原油市场的持续走牛、生物柴油的广泛应用,这些因素均是2007年国内外大豆价格大幅攀升的又一助涨因素。
1'>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黄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