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2日,广州)
各位领导、代表、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很高兴应广东省粤港澳合作促进会金融专业委员会的邀请来到羊城广州,参加“2017年金融系统信息化创新论坛”,与大家共同探讨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创新,分享交流金融科技在' 银行业的应用和发展。“广州金交会”这样的盛会,“金融系统信息化创新”如此主题的论坛,又恰逢A股入选MSCI及广州农商行登陆H股和广州金融增加值1800亿占该市GDP1.96万亿约10%的频传喜讯之际,我认为很有价值,非常有意义。首先, 受潘会长的指派,我代表' 中国银行业协会对“金交会”和“创新论坛”的召开表示衷心的祝贺!对主办方的邀请及长期以来关心支持' 银行业发展的各方表示诚挚的感谢!
大家知道,在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在国家创新开放新理念和' 一带一路重大战略等的引领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方兴未艾,新技术融合金融创新迎来了重大机遇。借此机会,结合论坛主题,我就“银行业在' 信息技术演进中的创新与发展”的题目谈几点学习体会。不揣浅陋,抛砖引玉,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银行业的信息化系统建设逐渐已向客户端应用场景方向发展
在间接融资为主的我国,举足轻重的银行业紧跟信息技术演变,不断在发展过程中建设大量专业化的信息系统,并汇集了众多的专业化技术人才。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银行业务,诸如现金存取、网络转账、刷卡消费、移动支付、理财投资等金融活动,在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撑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信息技术对传统' 金融行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信息技术虽然并未改变金融的实质,但却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更加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清结算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运营保障能力。二是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竞争规则,金融机构顺应形势发展要求,转变传统观念,不断导入新技术、新知识,更新金融服务的形态和内容,在服务理念、经营模式、组织结构等多个方面实现转型升级。三是信息技术使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两者间相互学习,互相促进,共谋发展,共同建立起全方位的、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
银行业对信息技术开发应用越来越重视,从银行业信息科技建设的情况来看,截至2016年,我国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度科技投入达到1135.73亿元,信息科技人员78278人,占比平均达到2.28%;在开发运维方面,重要信息系统自主运维比例平均达到80.89%,共建设有660个数据中心或中心机房,全面升级改造新一代核心银行系统,基本实现了从“以账户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支持更加灵活的业务流程设计,提升业务运营能力;核心业务系统日均交易笔数平均为594.7万笔,形成了覆盖银行网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等立体式的服务渠道,持续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改善客户体验;主要银行机构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账户数已达21.6亿户,主要电子交易笔数替代率平均达到72.1%;整合境外核心系统建设,支持多时区、多语言、多币种及国外特色业务规则的处理需求。
随着新兴' 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以及数据集成的发展,数据检索、计算、处理和整合速度不断提升,成本逐渐降低。银行业信息技术部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拥有了更多开发、测试和产品迭代上线的手段,能更快速、敏捷地响应业务需求。业务部门也积极大胆尝试、推陈出新,在渠道、产品方面不断完善,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可见,信息技术和业务模式在融合中相互影响,传统业务模式逐步转型,信息共享、业务融合、数据互联互通成为银行业发展的趋势,银行逐渐实现金融业务中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业务链整合。随着数据大集中工作基本完成,银行业的信息化转型重心已初步从业务管理端走向客户服务端,并且更加注重应用场景和客户体验。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在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存在不容轻视的风险,主要包括:跨界风险、数据风险、信用风险,以及不可预见风险等。
(一)跨界风险
信息技术便利了银行产品研发,也促使部分银行以业务创新为名,通过' 信托、基金等通道或' 券商投顾等方式大举开展委外业务。同时,信息技术又催生了分工专业化的经济形态,使传统金融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发生改变,跨界、跨领域的混业经营成为常态和趋势,机构之间横向业务合作、股权交叉投资越来越多,其业务范围已经跨越了原有的行业划分,使监管重叠与监管真空并存问题更加突出,金融及上下游产业出现一定乱象,跨界风险逐渐凸显。
数据风险主要包括网络安全和数据存储两个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安全成为目前极为热门的话题,前段时间的比特币勒索病毒仅是黑客攻击手段的冰山一角。银行每年在网络安全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并将主要业务系统通过物理方式和技术手段实现了内外隔离,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相对较强,但仍需注意银行员工的操作风险可能留下的安全隐患。
在数据存储方面,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基本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但部分城商行、村镇银行受规模限制,在数据安全存储和灾备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三)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常见情况主要为以下两类,一是银行内部机制出现问题,网点未按制度要求进行信贷业务,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资金投向高风险高收益领域,或虚假产品领域,一旦出现风险,银行将被动承担相应损失。二是技术创新使越来越多的银行内部项目采用外包、众包的模式开展,若出现人为或管理上的疏忽,将会造成信息或隐私泄露等风险。
此外,由于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务创新的适应性问题,还会有许多无法预知的风险出现,如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物联网、机器深度学习等在银行业务应用中的风险和适用性问题,以及随着技术演进更多导致了人类机器化(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减少,例如夫妻躺在床上更多的是看手机而不是相互交流)而非机器人类化(人工智能永远是人类的辅助,未来世界的主宰依然是人)等问题。
在银行业借力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创新中,一方面,新技术、新理念的发展有着典型的多样性、创新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征,另一方面,金融业务也有着典型的业务、管理、监管等体系化的要求,特别是风险管控和合规性要求,业务模式、管理模式、监管模式都需要与新的创新应用进行互动转变和有效融合,在业务、技术、管理的全方位融合发展中,需要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才能有助于金融科技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如何才能做到在控制好风险中可持续发展呢?个人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上述提到的跨界风险、数据风险、信用风险及不可预见的风险等进行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并随时面对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探索、有效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二是及时评估应对,在合理评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对风险的监测和控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效用,构建完备的金融基础设施,对类似风险进行全局性管控,对技术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整合,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采取综合措施,制定应急预案,有效防范系统性、全局性风险。三是科学转型融合,面对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和客户需求现实变化,银行业要重新思考定位,制定更科学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融入金融科技浪潮,在利用自身力量加大金融科技投资力度,加强重点领域金融科技研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与金融科技相关企业合作,拓宽数据来源渠道,将应用场景扩展到风险控制、运营管理、客户服务、销售支持、产品创新等细分领域,确保实现金融科技与银行业务的融合多赢发展。四是强化自律协作,通过行业协会推动构建行业交流合作平台,形成行业合力,提升整体研发、应用、纠错、循环、可持续实力。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有效监管经验来看,“行业自律先行、协会协调服务、监管随后上位”的科学监管方式,有利于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在规范行业行为、促进保障公平竞争、维护行业共同利益、汇聚行业力量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中国银行业协会作为银行业的自律组织,一直积极致力于搭建一个监管当局、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消费者等多方主体共同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行业交流合作平台。我们本着“为会员单位共同利益服务”的定位,进一步完善好行业服务平台,发挥自律、维权、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聚焦银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在发展和落地中的共性问题和前沿性问题,如创新与合规、标准与规范、数据与应用、服务与安全、人才建设和培养、协作与推广等问题,汇聚行业和社会化力量,共同推动和促进行业性解决方案的形成,并做好监管机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积极协调和推动新的信息技术在行业的应用、推广、完善。
我相信,通过业内外广泛的互动交流、切磋和合作,更多更新的技术将会应因需求的变化而得到响应与开发,更多更好的信息化创新将会在金融体系中得到应用和推广,这将对银行业融合科技力量的转型发展,对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普惠金融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最后,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并祝全体与会代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HN666)和讯网今天刊登了《银行业在信息技术演进中的创新与发展——黄润中秘书长在“201...》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