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17日,监管层发布再融资新规,沪深两市一度“火热”的定向增发募资就开始出现“寒意”。从WIND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8日,两市上市
公司定增方案获准通过,但尚未实施的合计达220家。定增遇冷,但却“火了”可转债市场。同期对比来看,已发行可转债募资规模增幅超过了120%,与此同时,可转债在上市公司的融资占比也显著提升,这一工具正成为A股上市公司的融资新选择。
新规发布后定增陷入低潮
一向热衷于再融资的上市公司近期对定向增发的态度发生明显逆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定增市场在近期降至“冰点”,甚至一些上市公司即使拿到了定增批文,也不急于马上发行。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8月8日,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再融资获准通过但是尚未实施的公司合计有220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定增变冷的趋势,是始于2016年9月并购重组新规出台,到目前达到“冰点”。从数据看,去年年底之前,月均定增发行的上市公司有70余家,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沪深两市月均定增发行的公司数量逐月递减,如2017年1月,发行54家;2月发行减至43家;4月进一步减至29家;到7月时,更是骤减至5家。
此外,不少上市公司把再融资方式由定增变为其他融资方式也是定增缩水的原因,如' 内蒙华电(' 600863,' 股吧)2016年8月11日推出定增预案9个多月后,决定终止定增,改为发行可转债。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采用可转债代替定增的公司包括' 美盈森(' 002303,' 股吧)、小康股份等12家上市公司,此外还有部分公司用'私募可交换债替代定增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定增基金也因此受到影响,从市场“爆款”到偃旗息鼓,而近期甚至还出现定增基金“违约”的事件。8月3日、4日,九泰基金旗下两只定增基金九泰锐益、' 九泰锐智中止第二次受限开放申购、赎回业务,这出乎不少投资者意料之外。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定增基金出现“违约”事件凸显了目前定增市场的困境,尤其是受到再融资新规以及减持新规的影响较大。
私募排排网研究员刘有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于近期出现公募定增基金“违约”情况,事实上可以认为是减持新规出台后的必然事件,此事件的发生应该是存在一定预期的。对定增基金行业的影响可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端,对以后新成立的定增基金发行会存在很大的影响,流通性受限是最大的问题。此外深圳温莎资本李荦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近期定增基金出现“违约”并不是坏事,需要通过优胜劣汰来推动市场发展。
可转债异军突起扩容提速
自2月17日证监会发布再融资新规后,定增市场陡然变冷,不过这也使得可转债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选择,使得可转债市场迎来快速扩容。为解决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过程中产生的较大规模资金冻结问题,5月证监会表示拟进一步完善可转债、可交换债发行方式,将现行的资金申购改为信用申购,监管层正是为可转债供给顺畅创造有利的条件,也为提速扩容打下了基础。
据WIND数据显示,2016年合计12家公司发行可转债募资226亿元,到了2017年,截至8月8日,合计6家公司发行可转债就募资396.5亿元。事实上,可转债优势凸显,成为上市公司融资的新方向。今年以来截至8月7日,共有81家上市公司发布可转债发行预案,预计募集资金规模为2438.48亿元,其中融资金额超过20亿元的公司已经达到21家,而2016年同期的资金募集规模仅为68.5亿元。
截至7月底,已有' 东方雨虹(' 002271,' 股吧)等9家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获得证监会审批通过。对此深圳温莎资本李荦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行含权产品是正常的融资渠道,在定增相对困难的条件下选择可转债,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企业的融资需求在改善。可转债的收益率很低,对于企业的财务压力较小,另外对投资者来说,可转债也具备一定的股性,价格弹性也不错,属于进可攻退可守的品种。
(责任编辑:娄在霞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再融资新规出台后定增“变冷” 可转债已发行规模激增1.2倍》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