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公布金融数据显示,中国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融规模增量双双超预期。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32300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社融规模增量 46400亿元,创历史新高。
具体数字如下:
中国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32300亿人民币,预期 30000亿人民币,前值 10800亿人民币。
中国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 46400亿人民币,预期 33070亿人民币,前值 15898亿人民币。
中国1月M2货币供应同比 8.4%,预期 8.2%,前值 8.1%。
中国1月M1货币供应同比 0.4%,预期 1.9%,前值 1.5%。
中国1月M0货币供应同比 17.2%,预期 10%,前值 3.6%。
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非" 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3386亿元。
此前市场已经预计1月份信贷放量或创天量。华尔街见闻付费文章分析,天量信贷背后可能有三个原因。其一,一方面,去年底有关部门已经审批了很多投资项目,同时银行资金面较宽松,又面临资产慌,项目和资金在年初对接就会产生增量信贷。 第二,年初银行会尽早投放信贷,出现“抢项目”和“抢时间”。第三个原因来自票据对冲。
票据融资方面,天风证券廖志明团队此前也表示,2018年5月以来票据融资规模大增,象征着新一轮宽信用周期的开启。18Q3开始政策转向宽松,随着政策逐步发挥效果,预计社融增速19年1月迎来拐点,名义GDP增速或年中企稳。
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贷款结构方面,央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外币贷款增加375亿美元,同比少增98亿美元。
人民币贷款方面,票据融资大增5000亿元。
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9898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3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6969亿元;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加2.5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5919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5160亿元;
存款结构方面,1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3.27万亿元,同比少增5815亿元;外币存款增加193亿美元,同比少增255亿美元。
其中,住户存款增加3.86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3911亿元,财政性存款增加533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5079亿元。
人民币结算业务方面,2019年1月,以人民币进行结算的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及其他经常项目、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发生3603.6亿元、1176.8亿元、495.9亿元、1527.2亿元。
1月社融规模增量4.64万亿元,创新高
初步统计显示,1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4.6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1.56万亿元。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多增8818亿元;
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增加343亿元,同比多增77亿元;
委托贷款减少699亿元,同比少减10亿元;
信托贷款增加345亿元,同比少增52亿元;
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786亿元,同比多增2349亿元;
社融存量方面,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05.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38.26万亿元,同比增长13.6%;1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7.4%,同比高1.9个百分点。
M2小幅回升,M1继续下滑
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86.59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高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M1)余额54.56万亿元,同比增长0.4%,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1个和14.6个百分点。
流通中货币(M0)余额8.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当月净投放现金1.43万亿元。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上个月曾表示,M1增速的回落主要是全社会流动性的结构性变化,不代表流动性规模的变化。他认为,M1增速的下滑,一方面是第三方支付和货币市场基金的快速发展使全市场对M1的需求持续下降,此外,房地产融资趋缓和平台公司的财务纪律加强,导致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少增较多。
海通证券姜超在点评上个月M1增速暴跌时曾指出,M1主要包含M0和企业机关团体等单位活期存款,18年企业活期存款下滑,反映了企业流动性的恶化。他指出:
企业流动性一是来自盈利,二是靠融资。18年以来需求走弱、企业利润增速仍在下行,拖累企业流动性。但随着宽信用政策持续加码,企业债券发行放量,有望逐步改善企业融资。支持民企融资和财政减税降费政策的落地和传导,最终将有利于企业现金流的改善。
(责任编辑:宋政 HN002)想了解更多关于《双双创历史新高!中国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2万亿 社融增量4...》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