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18391752892

重要数据亮红灯 美国经济显疲态 下半年或转好顺水鱼财经

核心摘要: 继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房价之后,美国26日又有多项疲软数据出炉,显示美国经济仍在继续走软。不过,也有人认为,部分指标也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不排除房地产市场或是其他经济领域很快会“见底”。 耐用品订单+新房销售 美国商务部发布报告说,2月份美国新房销售量比前一个月下降1.8%,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为59万套,是1995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月新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4.4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b
外汇期货股票比特币交易

继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房价之后,美国26日又有多项疲软数据出炉,显示美国经济仍在继续走软。不过,也有人认为,部分指标也传递出积极的信号,不排除房地产市场或是其他经济领域很快会“见底”。

耐用品订单+新房销售

美国商务部发布报告说,2月份美国新房销售量比前一个月下降1.8%,经季节调整按年率计算为59万套,是1995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当月新房销售中间价为每套24.41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7%。

自2006年开始的住房市场调整是美国经济严重降温的主要原因。专家认为,由于积压待售住房数量庞大,新房销量及售价在未来几个月里还可能继续下降。

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显示,美国工厂耐用品订货2月份下降1.7%,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其中,占耐用品总订货比例超过四分之一的运输产品订货增加0.6%,而前一个月为下降12.6%。如果去除波动性较大的运输产品订货一项,当月耐用品总订货下降2.6%,降幅大于前一个月的1.0%。

分析人士原来预期2月份耐用品订货会有小幅反弹。专家认为,这是美国整体经济受到住房市场降温、信贷紧缩持续以及能源价格上涨等因素严重影响的迹象之一。

楼市是否已经见底?

在一片哀声中,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乐观。他们认为,本周公布的一连串数据暗示,楼市可能已接近复苏。

美国商务部周三公布,虽然2月美国新屋销售下降,但过去三个月的销售数据则被上调。加上周一全美不动产协会(NAR)公布的二手房销售好于预期,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是一段时间内楼市数据最好的一周。

美联银行经济分析师约克表示:楼市尚未走出困境,但已出现一线希望。该市场仍未处于较好的状态,但我们已开始看到市场不再严重滑坡的迹象,房价下跌是必要的治疗手段。

标准普尔/席勒全国房价指数在2008年创下纪录低位,10个美国大都会区域的1月综合房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1.4%,20个大都市区域房价综合指数较上年同期下降10.7%。

哈佛大学房产研究联合中心的执行董事贝尔斯基称,他不认为房屋销售已触底,但确实看到了楼市开始回升的迹象。“现在就称销售已触底还为时尚早,但房屋销售下降速度似已放缓,再加上其他领域的好转,所以,说最糟糕情况还在后头的说法令人质疑。”

贝尔斯基说,尽管仍有许多市场房屋存量较大,这将持续拖累房价,但情况已有所好转。全美不动产协会公布,截至2月底,美国未售出二手房存量下降3%,至403万户。以2月的销售速度计算,相当于9.6个月的供应量,尽管这是去年8月以来最低水准,但按历史标准衡量,仍处于较高水平。

不过,持悲观看法的人更多。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经济师CeliaChen就表示,他觉得目前断定楼市见底还言之过早。消费者对住宅的需求还比较疲弱,就业增长目前也无起色。消费者信心非常非常低。此外,汽油价格偏高,所有这些可能带动楼市需求的基本面仍然低迷。

此外,本月以来各种指数都显示房价下跌。CeliaChen预计,房价可能再跌一年,原本就紧张的买家可能更会裹足不前,因为市场对于投资价值可能下跌的资产本来就很谨慎。

下半年或现曙光

贝尔斯基指出,美国经济的整体状况也很关键。“楼市可能接近底部,但由于宏观经济状况低迷,楼市有可能进一步倒退。”根据美国商务部的数据,2月新建成未售出的房屋存量下降2.1%,至47.1万户,以这样的销售速度计算,要用9.8个月时间才能消化这些存量。贝尔斯基称,上述比例仍非常高,由于房屋供应超过预期,供应量需大幅下降才能达到供需平衡。

RBS Greenwich的首席分析师斯坦利则表示:这只是个开始,我们需要更多月份的强劲数据,才能真正提升信心。

研究机构FairwayIndependentMortgage的总裁斯蒂夫称,现在已进入春季,通常这都是每年买房的高峰期,购买申请开始上升,但迄今为止,推动这一业务的一直是再融资业务。

经济仍处于严重放缓的中间阶段,但本周经济数据让我们对未来有了一些希望,我预计下半年能看到一丝曙光。”他说。

(小安)

下一篇:

4.25黄金多空争夺可双向斩利,周获利4.3万不过尔尔!

上一篇:

焦炭需求进入旺季 期价有望延续反弹顺水鱼财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