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央行日前发布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意味着“中期票据”正式推出,债市市场化进程加快,企业、银行等都会从中受益,但信用风险、投资限制等问题也不可忽视。
中期融资工具进一步丰富
接受记者采访的投行人士表示,《管理办法》实际上就是明确地推出了“中期票据”,预计期限在1年-5年之间,尤其是3年期左右品种将会成为主流;其与目前的短期融资券较为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期限更长。
分析人士认为,中期票据可以填补目前债务融资工具的“期限断档”。短期融资券的期限在1年以内,而企业债的期限多在5年以上,分离债也大多在5年-6年之间,部分企业的中期融资需求被抑制。
中期票据的推出,丰富了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的渠道。由于其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发行更为便利等原因,中期票据将会得到发行主体的青睐。尤其是在从紧货币政策导致信贷资源日益稀缺的情况下,短期融资券已表现出了强烈的“融资”特征,中期票据的发展前景也将一片“光明”。
此外,债市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央行表示,今后,凡是市场有客观需求,市场参与主体自主研发的各类创新产品均可采用交易商协会注册、监管机构备案的方式,不再逐项进行行政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