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张佳
银行,在现代人的' 理财生活中,越来越被人们倚重,因为银行业务早已不是传统的存款、取款这么简单了———' 外汇交易、理财产品、代销' 基金,随着这些创新业务的日益拓展,人们有了更多跑银行的理由,而银行也在为用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同时,获得更多利润。
在众多银行的新服务中,银保产品的销售广受质疑。这种由' 保险公司设计推出,却不是由保险机构或保险代理人销售,而由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目前正成为众多消费者投诉的焦点。
当然,依托于银行众多的网点作为渠道,银保产品的销售有方便用户的优势,对保险有兴趣的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接触到品种众多的保险产品。毕竟,在传统代理人销售保险的模式下,一个代理人只能销售一家公司的产品,若投保者希望比较购买不同保险公司的产品,就必须和不同的代理人打交道,不胜其烦。于今,银行卖保险,就如银行代销基金,为大众构架起一个基金超市一样,银行卖保险,也为大众构建了一个保险超市。
但是且慢。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也没有那么美好。从很多消费者的投诉来看,人们不得不意识到,银保产品除了购买方便的优势之外,还存在不少令人遗憾的问题。
首先,银保产品选择有限,这无疑是银保的先天不足。毕竟银行渠道有其特殊性,只适合销售比较简单的保险产品,因此大多数银保产品是以储蓄类险种为主,而纯保障类的险种基本不在银行销售。
其次,银保产品在销售过程中的不规范时有发生,这是银保产品的最大问题,极有可能成为一颗老鼠屎,破坏了整个保险行业的形象。
由于银行人员在推销银保产品中可获得的佣金分成往往要高于代销基金或其它理财产品,所以一些银行工作人员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置消费者利益于不顾,频频使用误导手段向不适合的用户推销银保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掩盖银保产品初期不低的销售费用;夸大银保产品的收益率;将银保产品描绘成“基金+保障”;回避银保产品流动性上的限制———各类误导手段无所不用。再加上银保销售人员流动性很大,投保者发现有问题就成为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的皮球,投诉难,维权难。
银行在卖出越来越多银保产品的同时,却将银保产品的美誉度越做越差,长此以往,最终结果恐怕是人们只能谈银保色变,与银保说拜拜。这显然不是保险公司所期待的,也不是银行所期待的吧。那么,究竟谁来为银保产品及其销售正视听,重塑形象呢?
让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