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老大”泰国也为高粮价犯愁
数据显示,2006年9月18日,泰国100%二级白米离岸价格每吨仅为320美元。而在今年4月10日,同类米价已涨至886美元。与油价相比,米价在短短一年半时间内涨幅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国际市场米价的飙升速度远远超过泰国米农的收益增长。包括出口商、碾米厂等大米生产、加工、出口诸多环节如今都在抱怨米价高昂,泰国政府近来也就米价上扬召开多次紧急会议。作为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也开始为大米涨价而发愁。
泰国现有优质稻田1.6亿亩,年产稻谷近3000万吨,碾为成米2000万吨。去年泰国出口大米890万吨,国内消费650万吨,收入国家储备粮仓220万吨,其余深加工为米类食品。仅大米出口一项,就为泰国创汇近40亿美元,连续十年位居世界大米出口首位。
自去年越南和印度相继出台大米出口限制措施以来,泰国大米行业一度兴奋不已,各国订单接踵而来。去年,泰国原计划出口大米750万吨,但最终实际出口达890万吨。今年1月和2月,泰国大米月出口历史性地突破100万吨大关。
不过,进入3月以来,大批积压订单反倒使泰国大米出口商犯了愁。因为出口商从碾米厂或者收米商那里收不到米,或者买进米的价格要比期货订单的价格高出许多,一些出口商已经出现无法按期交货而被罚款的事件,泰国大米出口面临米源紧张问题。
而泰国米农手中也没有米,因为一些米贩和收米商见米价飙升便在今年1月和2月间提前与米农签订赠送化肥等优惠合同,有些议价能力较低的米农甚至已经提前将下季稻米售给了收米商。普遍存在的收米、囤米问题直接导致泰国面临出口和国内供应双重难题。
但泰国政府在面临米源紧张的情况下并没有草率作出限制出口或者开放储备粮的决定。总理沙马认为,限制出口或者开放储备粮只能应一时之急,并且还可能因一些不法分子倒卖或者钻政策空子而使政策失效,只有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业政策,才能解决目前认为因囤积而引起的“假缺粮”问题。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