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记者刘志飞
针对银行' 理财市场存在的问题,中国银监会办公厅曾于今年4月发出《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银行理财市场加以规范,晨报曾于4月15日刊登过《理财预期收益不得忽悠人》一文。半个多月过去了,近日仍有多位读者来电反映,他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仍不能得到有效的指导或服务。有读者表示,希望银行“让我们对所买的产品能了解得清清楚楚”。
赎回' 净值一笔糊涂账
日前,读者李女士来电反映,她于今年3月初购买了某银行“打' 新股”理财产品,由于新股发行缓慢,加上二级市场低迷,导致打新股的收益比较低。李女士前期到银行网点查询收益情况,银行给出3月份的年化收益率为1.83%,仅与7天通知存款的收益差不多。由于该产品规定每月5日可以提前赎回,李女士便于5月4日到银行要求提前赎回。李女士要银行理' 财经理为她查询该产品4月份的净值情况,但是理财经理却表示现在查不到,该理财经理打电话到总行查询,还是查不到,李女士打电话给该银行的电话银行,答案依旧是“不知道”。李女士不明白,既然理财产品可以提前赎回,为什么无法查询净值?查不到净值,就不知道产品赎回后到底是亏还是赚,更不用说亏多少或赚多少了。而过了这个赎回日,还要等到下个月才能再有机会赎回。李女士生气地说:“像这种服务,我们客户的赎回权没有也罢。”
预期收益成水中月
读者黄先生日前来电反映,他于去年购买的某银行“类' 基金”理财产品近日到期,没想到竟然亏损了将近20%。黄先生表示,银行理财经理当初向他推荐这款产品的时说,预期年收益率能达8.5%—20%。投资者自然会认为年收益率至少也能达到8.5%,没想到这款刚刚到期的产品,不但没达到最低收益,反而亏损这么多,这一结果让他难以接受。尤其是银行当初给出的预期收益区间,明显有误导的成分。
风险测评废纸一张
陈女士昨来电反映,日前她到某银行咨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师要她先填一份表格,进行风险测评,根据评估结果购买理财产品。陈女士的测评结果显示,她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陈女士表示认同,因为她的钱是用来养老的,经不起亏损,只想保值增值,战胜通货膨胀就可以了。不过理财师还是向她推荐了一款“投资连结险”,理财师表示,现在银监会管得紧,银行暂时没有新产品推出,就这个“投资连结险”比较适合。陈女士告诉记者,后来经过向其他人咨询才知道,投资连结险同样会出现亏损。“既然已经作了风险测评,理财师却还推荐这类产品,那风险测评岂不成了废纸一张?”陈女士希望各家银行能够切实落实银监会的要求,“让我们对所买的产品能了解得清清楚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