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个定海神针成为海底漂浮物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根本没有定海神针这么个物件。
中国的上市公司有个最大的问题是过于追求规模扩张,我们暂且不说那些利益输送,从很多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是拿到大笔资金、跑马圈地,做成全国前三强,这样才能列入发展序列,大到不能倒。这样的做法是透支未来的预期和信用,当信用被透支完,往往跑马圈地完成一半——用低成本跑马圈地永远没有够的时候——市场开始下跌。
正因为追求规模扩张,赢利与管理能力赶不上规模扩张的速度,当投资与资本扩张不再支撑赢利能力,所谓的定海神针就显示出憾海神针的本来面目。这是' 中石油、中石化、银行板块之所以轮番成为股指之累的最重要原因。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再好的市场也禁不住无数不讲规矩的野马践踏。这就是中国股市的“公地悲剧”。在制度经济学上这是一个长久的命题,当公地没有产权所有人或者公共产品没有通过正确的激励机制,使人人对市场负责,公地就会被无限开发,直至耗尽所有的资源。
股市相当于一块无主荒地。所有的马、所有的猎人就是所有的机构、所有的上市公司、所有的投资者都到公地上坐享其成,直到啃完最后一口草,吸走投资者最后一分钱。而后开始进行大面积的改革、开始休养生息。股市的下挫期相当于休猎期与休渔期。目前排队准备上市的企业不计其数,仅就城商行而言,就有数十家试图上市,而管理层实行严格的审核,严防冲击脆弱的股市。这样做是与民生息,也是股市急剧下挫之下的无奈之举。
通常新兴市场与成长型企业由于消费市场的支撑,容易走规模扩张之路。虽然融资受到市场的强行扼制,但管理层不得不另辟蹊径,以大规模的公司债与企业债形式为公司融资开路。
资本市场融资渠道不畅,交易所公司债的总发行量为386亿元,今年来的发行量为135亿元,今年以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企业债规模则超过了850亿元,今年发债总计985亿元,远远不敷所需。事实上,可交换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为大型上市公司设立了一条可进可退的低成本融资渠道。不管是以前的银行贷款、还是股市融资、还是沟通两个市场的债券(' 资讯,' 行情),实际上都反映了多数企业在外延扩张的压力下,对资金的极度渴求。
成熟的优质企业走的是内涵扩张之路,即风险管理、赢利能力与扩张规模相匹配,投资者不只看你有多少分支机构、多少固定资产、多少块地,而前看你长期赢利能力。这样才能判断公司是否具有稳定的优秀的管理团队,是否具有信托责任。
有人会反对股市的公地理论,因为股市有明确的管理者,但有两个原因可以证明股市的公地理论成立:从目前看,有关方面尚未痛下决心也难有具体的手段解决股市的制度性障碍;其次,管理权实际上分属不同的部门。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