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希望是从本轮大宗商品涨价中获利的投资者的选择之一。随着商品价格的狂涨和暴跌,国内挂钩商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也似惊险的“过山车”。专家指出,这暴露出此类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
收益过山车
统计资料显示,截止到2008年7月,各家商业银行共发行517只理财产品,其中通过商品指数和商品期货合约直接与实物商品挂钩的理财类产品有42种,约占国内理财产品总数的8%以上,已然成为一种新兴金融投资工具和银行拓展新业务的手段。
一般而言,挂钩大宗商品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将全部或大部分的本金投资于固定收益产品(一般来源于商业银行存贷款业务或银行购买的固定收益债券),利用小部分本金和利息进行远期、期货、交易,从而实现在保本的目标下博取可能的高收益。

这种结构性理财产品主要通过购买国际商品指数基金或直接购买商品指数合约,或者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商品' 期货作为投资对象,与国际商品挂钩。
从2004年到2008年的四年时间里,原油期货价格累计上涨243%;同时,在四年里,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铜期货价格为代表的国际铜价在四年里累计涨幅超过207%;天然橡胶(行情)期货价格上涨了157%;糖期货价格上涨了149%;铝期货价格上涨了102%。
上涨行情让银行的此类理财产品也收益颇丰——在2007年到期的与商品挂钩的短期结构性理财产品几乎都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例如花旗银行销售的施罗德环球能源' 基金到2008年4月初,基金净值上涨了10.07%,交通银行(黄金加油”结构性理财产品在扣除管理费用之外,年收益率达到8.72%……
但在2008年6月以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回落,国内挂钩商品类的理财产品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不少挂钩商品类结构性理财产品以零收益提前清算,部分商业银行的相关理财产品出现严重浮亏。
结构性缺陷
衍生产品领域的专业人士分析,如果国内银行是上述结构性产品的设计者,那么银行的收益就是这部分理财产品资金的存续期利息。如果国内银行是从国际投行手中购买的该产品,则银行的收益可能是买卖这一产品的差价。例如银行购买该产品的最高收益假如是30%,最低是5%,银行再以最高18%,最低为0的价格零售给投资者。这样银行既转移了风险又有几个点差的收益。
大连商品交易所博士后马瑾认为,国内开发的商品类理财产品基本都直接沿用或购买国外投资银行的成熟产品,这使得国内理财产品的成本高于国外同类理财产品。当收益下降时,这种差别会相当显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期货业人士指出,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国内开发的商品类理财产品并不是结合客户的需求,为客户量身订做的理财产品。而是以产品为导向,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利用国外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多样化的金融产品,随时调整操作策略,采用做多、做空和挂钩多种不同标的进行投资选择的方式回避和化解市场风险,导致一旦市场出现与预想不同的状况时,缺乏应变措施和方法,使损失加剧。
再加上国内开发的商品类理财产品总体规模小、品种单一以及高度同质化,使得这类理财产品不能充分选择尽可能多的投资品种,进行投资组合,分散市场风险,保障收益的稳定性。这些都为此类产品的欠佳表现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