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广东南海读者张先生致电银行报道一些建议”。
“幸好我当初买的是人民币保本产品。我看你们近期做了不少风险调查,提示的汇率风险、销售误导、信托贷款担保方和资金投向风险等等,我之前都没怎么关注。”张先生说,“你们做得挺好的,我还是想提个建议:虽然金融危机好像还没结束,但银行的' 理财能力吗?”
经济危机中保护金钱才重要 黄金才是金钱巴菲特索罗斯理财秘诀 银行理财产品 收益稳健一枝独秀 风险 感谢张先生的认可和建议,诚如他所言,“理财还是要继续”。沿着理财产品的生态链,理财周报本期向最核心禁区挺进——深入调查理财产品设计人,解密国内中外资行的理财能力。
银行理财产品开发团队是个“黑匣子”
这是一次艰难的出发,各地的都困难重重。
“现在市场不好,说多了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几家大银行对关于其理财产品研发设计团队的采访相当谨慎。有几家外资行的宣传部门甚至明确说,“这方面涉及商业机密,我们不方便接受采访。”
理财产品设计研发团队是一个神秘的群体。在正面出击收获寥寥之后,理财周报记者开始侧面深入——向各行内部人士打探,向研究机构咨询。
一位在汇丰银行广州分行工作了3年多的个人理财业务代表告诉记者,“汇丰的理财产品设计研发团在上海总行,属于Product Team(产品团队)。因为从未正面接触,我对他们几乎一无所知。”
“我们也是从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频率、种类、风格、风险敞口控制等方面,反推各家银行的理财能力。至于理财产品设计团队,目前来看还是一个‘黑匣子’。”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张星告诉记者。
“银行不愿意曝光这个团队的真实情况,原因只有一个——他们太重要了。”张星说,国内的银行在信息的透明度方面,目前远没有达到“公开”程度。
1'>2'>下一页